减数分裂期高温胁迫对耐热性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

被引:98
作者
曹云英 [1 ,2 ]
段骅 [1 ]
杨立年 [1 ]
王志琴 [1 ]
周少川 [3 ]
杨建昌 [1 ]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2]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水稻; 减数分裂期; 高温; 耐热性; 产量; 生理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两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减数分裂期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5℃)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3℃)为对照,研究减数分裂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热敏感品种双桂1号的花药开裂率及花粉育性,对耐热品种黄华占影响较小;明显降低了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使产量显著下降,其中耐热品种下降幅度小于热敏感品种;热敏感品种粒宽显著缩短,长宽比显著增大,而对耐热型品种影响不大;明显降低了水稻的根系活力和幼穗的核糖核酸(RNA)含量,显著增加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幼穗的乙烯释放速率,热敏感品种变化幅度大于耐热品种;显著增加了耐热品种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对热敏感品种无显著影响。总之,根系活力和抗氧化保护系统能力强、RNA含量高、MDA含量低及乙烯合成少是耐热性品种在高温胁迫下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134 / 214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