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无地面冷空气触发的西南涡特大暴雨分析

被引:25
作者
王中 [1 ,2 ]
白莹莹 [1 ]
杜钦 [1 ]
李东川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2]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3] 重庆市万州区气象台
关键词
特大暴雨; 西南涡; 垂直螺旋度; 位涡; 干侵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NCEP1°×1°的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7日重庆西部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涡的演变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配合下,产生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西南涡和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的西进北抬为水汽的输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最强降水时段出现在西南涡的最强盛期,垂直螺旋度的大值中心位置和强弱变化与低涡及强降雨的位置和强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在此次过程中虽然无地面冷空气的触发,但由于高层较强的冷平流形成的干冷盖和低层的暖湿气流与强烈的上升运动的极佳配合,使得强对流天气得以发生,高层的干侵入成为此次过程的触发动力;(4)西南低涡上空的不同高度上不同强度的干侵入效应,使得高层高位涡下传,而高层高位涡区的下传和中低层高位涡区的加强,导致西南低涡的气旋性环流加强,降水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触发重庆山洪灾害的典型环流和影响系统分析 [J].
王中 ;
陈艳英 .
高原气象 , 2007, (03) :609-614
[2]   2005年6月广东特大暴雨垂直螺旋度分析 [J].
尤红 ;
姜丽萍 ;
彭端 ;
夏冠聪 .
气象, 2007, (04) :71-76
[3]   在“鞍”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西南低涡发展的物理过程分析及其对川东暴雨发生的作用 [J].
陈栋 ;
李跃清 ;
黄荣辉 .
大气科学, 2007, (02) :185-201
[4]   与梅雨锋上低涡降水相伴的干侵入研究 [J].
姚秀萍 ;
吴国雄 ;
赵兵科 ;
于玉斌 ;
杨贵名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3) :417-428
[5]   “强降水和黄海气旋”中的干侵入分析 [J].
杨贵名 ;
毛冬艳 ;
姚秀萍 .
高原气象, 2006, (01) :16-28
[6]   西北涡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J].
王丛梅 ;
丁治英 ;
张金艳 .
气象, 2005, (11) :29-34
[7]   西南低涡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J].
陈忠明 ;
闵文彬 ;
崔春光 .
高原气象, 2004, (S1) :1-5
[8]   一次华西秋季大暴雨的水汽分析 [J].
郁淑华 .
高原气象, 2004, (05) :689-696
[9]   2000年7月西南涡暴雨过程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J].
姜勇强 ;
张维桓 ;
周祖刚 ;
张志华 .
高原气象, 2004, (01) :55-61
[10]   干侵入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J].
于玉斌 ;
姚秀萍 .
气象学报, 2003, (06) :769-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