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道德秩序的空间秩序——资本、信仰与村治交融的村落规划故事

被引:24
作者
黄晓星
郑姝莉
机构
[1]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道德秩序; 空间秩序; 社区共同体; 村落规划;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5.01.009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本文聚焦于N市潮村的规划故事,分析村落空间生产与社区秩序的再造方式。空间秩序是村落秩序的一部分,本质上是一种社区道德秩序,是资本、信仰与村治交融互动的结果。村委会对村民有满足需求和保护的道德责任,村民以合作、协商或被强制的方式进入道德秩序中。在规划中,空间安排承载了社区秩序再造的功能,村委会通过规划完成了制度秩序的构建,与村民、不同政府部门交融互动,塑造了村落独特的空间秩序。空间作为乡村社区重构与划界的基础,成为社区共同体自我保护的屏障。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214+246 +246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上下分合轨迹”:社区空间的生产——关于南苑肿瘤医院的抗争故事 [J].
黄晓星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1) :199-220+246
[2]   社区运动的“社区性”——对现行社区运动理论的回应与补充 [J].
黄晓星 .
社会学研究, 2011, 25 (01) :41-62+243
[3]   社会转型期助人被讹现象的人类学分析 [J].
阎云翔 ;
徐大慰 .
民族学刊, 2010, 1 (02) :1-12+160
[4]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09, (12) :40-55
[5]   布迪厄的“终生问题” [J].
刘拥华 .
社会学研究, 2008, (04) :113-137+244
[6]  
空间与秩序:明清以来鄂东南地区的村落、祠堂与家族社会[J]. 杨国安.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8(00)
[7]   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J].
黎熙元 ;
陈福平 .
社会学研究, 2008, (02) :192-217+246
[8]   城市意识形态 [J].
曼纽尔·卡斯特 ;
王红扬 ;
李祎 .
国外城市规划, 2006, (05) :15-29
[9]   村落公共空间与村庄秩序基础的生成———兼论改革前后乡村社会秩序的演变轨迹 [J].
曹海林 .
人文杂志, 2004, (06) :164-168
[10]   “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 [J].
强世功 .
比较法研究, 1998, (03) :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