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生态治理措施

被引:18
作者
熊平生
谢世友
莫心祥
机构
[1] 西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院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水土流失; 生态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征:潜力大、面蚀为主、差异性明显。在详细分析水土流失危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生物工程”、“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相结合、突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地位、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支撑点生态治理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72 / 27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J].
任朝霞 ;
杨达源 ;
任福文 ;
何太蓉 ;
葛兆帅 .
水土保持通报, 2003, (01) :66-69
[2]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水土保持遥感动态监测及 GIS系统开发 [J].
周乐群 ;
孙长安 ;
胡甲均 ;
高改萍 ;
胡宗云 ;
杨岚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5) :49-53
[3]   初探三峡水库湿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J].
熊平生 ;
谢世友 ;
谢金宁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 (04) :62-63
[4]   对西部大开发中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的几点认识 [J].
王建力 ;
魏虹 .
经济地理, 2001, (01) :16-18
[5]   三峡移民区生态系统概念模型及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以秭归县曲溪小流域为例 [J].
黄闰泉 ;
袁传武 ;
潘磊 ;
刘贵开 ;
江厚利 .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04) :6-10
[6]  
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 中国旅游出版社 , 张建萍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