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铁岭市矿区生态修复途径

被引:13
作者
许佐民
毛敬国
高岩
机构
[1] 辽宁省开原市水利局
[2] 辽宁省铁岭市水土保持站
[3] 辽宁省铁岭市水土保持站 辽宁开原
[4] 辽宁铁岭
关键词
矿区; 水土流失; 地表沉陷; 生态建设; 植物群落; 演替规律/生态修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矿区水土流失是以人类生产活动为外营力而产生的特殊水土流失类型 ,它既具有水土流失的共性 ,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生态修复应根据当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从先锋植物的引入开始 ,经过裸地→草丛→灌丛→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等一系列演替阶段 ,最终达到中生性的顶极群落。人工生态修复是借以人工调控植被组成及辅助一些管理措施 ,使生境迅速得以改善 ,大大加速生态修复进程。如为发展畜牧业 ,可大力发展优质牧草 ,压缩灌丛的扶持 ;若将枝条编织业作为当地经济建设发展主线 ,应积极发展紫穗槐、柠条等 ,有意识地控制乔木数量 ;为提供薪材 ,在混交林阶段 ,可适当加大薪炭林比重。矿区生态修复的最大障碍是土壤因子。客土复垦为最佳途径。对沉陷区的生态修复采取积水深坑建鱼池 ,浅坑复垦成方田。配套工程主要配以排蓄工程、边坡固定工程、矿区泥石流防治工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铁法煤矿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综合治理模式初探 [J].
王涛 ;
黄翠霞 .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3, (03) :40-41
[2]   德兴铜矿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 [J].
杨修 ;
高林 .
生态学报, 2001, (11) :1932-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