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枯萎镰刀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研究

被引:8
作者
孙文姬
简桂良
陈其煐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棉枯萎镰刀菌; 生理小种; 鉴别寄主; 病情指数; 变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对 1986~1997年在我国 10个主要产棉省(区)采集的 84个棉枯萎镰刀菌代表菌系 进行了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总体上生理小种类型和分布与1985年报道的基本相同,仍为第 3、7、8号3个小种,其中7号小种占83.3%,是我国毒力强的优势小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棉 区;3号和8号小种分别局限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和湖北新州地区。同时发现局部地区有些菌系 出现了变异,特别是1991~1994年采集的3号小种5个菌系出现了对鉴别寄主萨克尔的致病 力明显减弱的变异型。鉴于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中的所有棉属寄主均被7号小种菌系高度感 染,不能明显区分不同菌系间的致病力强弱,笔者增加了我国抗、感性不同的棉属辅助鉴别寄 主,并改用病情指数划分棉属鉴别寄主3个反应型(R,W,S),依据平均病指大小将7号小种内 的菌系分为强、中、弱3个类群。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子指纹分析 [J].
冯洁 ;
孙文姬 ;
石磊岩 ;
马存 .
棉花学报, 1999, (05) :230-234
[2]   对植物病原真菌群体遗传研究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 [J].
王宗华 ;
鲁国东 ;
谢联辉 ;
单卫星 ;
李振歧 .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01) :6-10
[3]   当前新疆棉花病虫发生特点、问题和对策 [J].
李国英 ;
丁胜利 ;
张莉 ;
任毓忠 .
新疆农垦科技, 1997, (S1) :111-114
[4]   棉花枯萎病菌的遗传转化 [J].
黄大昉 ;
张杰 ;
张中鸽 ;
彭于发 ;
陈彩层 .
自然科学进展, 1994, (03) :97-99
[5]   棉花枯萎镰刀菌生理型致病力变异的研究 [J].
田逢秀 ;
史大刚 ;
宋夭风 ;
徐孝华 .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01) :67-72
[6]   棉枯萎镰刀菌血清学初步研究 [J].
孙文姬 ;
陈其煐 ;
王立阳 ;
陈剑波 .
植物保护, 1990, (S1) :2-5
[7]   串珠镰刀菌对棉花枯萎病的交互保护作用研究 [J].
张慧杰 ;
李建社 ;
张卓敏 ;
不详 .
微生物学通报 , 1990, (06) :329-332
[8]   我国棉枯萎镰刀菌生理小种研究 [J].
陈其煐 ;
籍秀琴 ;
孙文姬 .
中国农业科学, 1985, (06) :1-6
[9]   江苏省棉花枯萎病病原菌致病力变异的研究 [J].
顾本康 ;
李经仪 .
中国棉花, 1983, (01) :43-45+33
[10]   全国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型试验研究报告 [J].
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型研究协作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1, (04) :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