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与玉米及鸭茅状摩擦禾杂交后胚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1
作者
董效成
李大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细胞和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细胞和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鸭茅状摩擦禾; 植物内源激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6.8 [植物次生物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玉米(Zea m aysL.)及鸭茅状摩擦禾(Tripsacum dactyloides L.)杂交后,由于胚乳组织不能正常形成,从而导致胚很难在母本小麦植株上发育至成熟。通过对杂交后的胚不同发育时期的子房内源IAA、玉米素(Z)及玉米素核苷(ZR)和ABA 的ELISA 分析,发现远缘杂交后的胚发育过程中子房内源IAA 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发育的子房;而且Z+ ZR 和ABA 的含量的动态变化也和正常自交发育的子房不同,然而IAA/(Z+ ZR)和IAA/ABA 的比率变化在远缘杂交与正常自交的子房之间有某些相似趋势。IAA、Z+ ZR和ABA 与这3 种激素之和的比率变化在上述两类子房中也有相似之处。可以推断,植物胚胎的正常发育需要多种激素的动态平衡及某一时期某一激素的主导性作用。远缘杂交后的胚之所以不能够顺利发育至成熟,除了缺乏胚乳组织的营养保护之外,或许也和其内源激素的水平及多激素平衡体系偏离常规动态变化有关联
引用
收藏
页码:351 / 3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普通小麦与鸭茅状摩擦禾的远缘杂交──Ⅰ.胚形成频率 [J].
李大玮,邱纪文,欧阳平,姚庆筱 .
遗传学报, 1994, (05) :398-402
[2]   水稻胚和胚乳内源ABA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发育和萌发的关系 [J].
覃章铮 ;
唐锡华 ;
潘国桢 ;
何美瑛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90, (06) :448-455
[3]   棉花幼铃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及赤霉酸对它的影响 [J].
丁静 ;
沈镇德 ;
方亦雄 ;
李振国 ;
冯秀香 ;
李琳 ;
倪晋山 .
植物生理学报, 1980, (04) :407-417
[4]  
Identification, quanti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ibberellins in fruits of Pisum sativum L. cv. Alaska during pod development[J] . José L. García-Martinez,Cristina Santes,Stephen J. Croker,Peter Hedden.Planta . 1991 (1)
[5]  
Control of enzyme activities in cotton cotyledons during maturation and germination[J] . John S. Choinski,Richard N. Trelease,Diane C. Doman.Planta . 1981 (5)
[6]  
Abscisic acid in developing wheat grain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grain growth and maturation[J] . R. W. King.Planta . 197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