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14
作者
张永庆
谢富仁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地震危险性; 断裂间相互作用; 活动断裂定量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本文综述了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历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在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研究中,重点论述了在概率分析研究阶段地震复发模式、概率模型、断裂间相互作用以及最大震级的评估等问题,指出未来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多学科资料和研究手段、动力环境分析和力学模型的引入。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活动断层、地震灾害与减灾对策问题 [J].
徐锡伟 .
震灾防御技术, 2006, (01) :7-14
[2]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不同破裂源强震震级(M≥6·7)及复发间隔研究 [J].
冉洪流 ;
何宏林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153-161
[3]   对现今地壳变形资料在地震区划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J].
周本刚 ;
周庆 .
中国地震, 2005, (02) :155-164
[4]   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应用 [J].
邓起东 ;
陈立春 ;
冉勇康 .
地学前缘, 2004, (04) :383-392
[5]   布朗模型在北京西北地区的应用 [J].
冉洪流 ;
周本刚 .
地震学报, 2004, (S1) :96-102
[6]   海原断裂带M≥6.7地震概率及其震级分布 [J].
冉洪流 .
地震学报, 2004, (06) :609-615+678
[7]   祁连山中东段强震复发概率模型及未来强震地点预测 [J].
郑文俊 ;
袁道阳 ;
何文贵 .
西北地震学报, 2004, (03) :37-42+63
[8]   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触震与缓震效应定量评价 [J].
张秋文 ;
张培震 ;
王乘 ;
Michael A.Ellis .
地球学报, 2004, (04) :483-488
[9]   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 [J].
谢富仁 ;
崔效锋 ;
赵建涛 ;
陈群策 ;
李宏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4) :654-662
[10]   城市活动断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问题 [J].
邓起东 .
地震地质, 2002, (04) :6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