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与水分管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溶解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77
作者
汤宏 [1 ,2 ]
沈健林 [2 ]
张杨珠 [1 ]
刘杰云 [2 ]
王聪 [2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分管理; 微生物量碳、氮; 可溶性有机碳、氮; 稻田;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3.01.045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2011年晚稻季在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研究水分管理方式(间歇灌溉和长期淹水)和秸秆还田量(无秸秆还田,低量秸秆还田和高量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淹水的条件下,高量秸秆还田较无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间歇灌溉条件下,低量秸秆还田较高量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含量。无秸秆还田条件下,间歇灌溉处理比长期淹水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高,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低;高量秸秆还田下,长期淹水处理比间歇灌溉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高。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影响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40 / 2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J].
崔凤娟 ;
刘景辉 ;
李立军 ;
高婕 ;
李倩 .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21 (09) :195-200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的影响 [J].
苏慧敏 ;
李叙勇 ;
何丙辉 ;
欧阳扬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1, (06) :92-95
[3]   有机物料输入对干润砂质新成土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J].
沈玉芳 ;
陶武辉 ;
李世清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1) :139-145
[4]   施用控释氮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J].
罗兰芳 ;
聂军 ;
郑圣先 ;
廖育林 ;
谢坚 .
生态学报, 2010, 30 (11) :2925-2932
[5]   不同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J].
白震 ;
张明 ;
宋斗妍 ;
张旭东 .
生态学报, 2008, (07) :3244-3253
[6]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J].
王芸 ;
韩宾 ;
史忠强 ;
邵国庆 ;
江晓东 ;
宁堂原 ;
焦念元 ;
李增嘉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4) :120-122+142
[7]   不同的土壤培肥措施对低肥力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J].
胡诚 ;
曹志平 ;
叶钟年 ;
吴文良 .
生态学报, 2006, (03) :808-814
[8]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稻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J].
欧伟 ;
李琪 ;
梁文举 ;
姜勇 ;
闻大中 .
生态学杂志, 2004, (05) :53-56
[9]   秸秆预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呼吸活性的影响 [J].
李贵桐 ;
张宝贵 ;
李保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2225-2228
[10]   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状况及其对施肥的反应特点 [J].
刘守龙 ;
肖和艾 ;
童成立 ;
吴金水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 (04) :27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