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的动物模型研制的思路和方法初探

被引:9
作者
杜如竹
机构
[1] 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中心
关键词
中医; 证型; 阳虚模型; 中国医药学; 动物模型; 助阳药; 补阳药;
D O I
10.13192/j.ljtcm.1985.03.47.durzh.02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基本理论深受医务界的关注,愈来愈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研究中医基本理论,除了从临床对人体的直接观察外,采用动物模型开展实验研究,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般地说,中医“证”的模型是在动物身上模拟复制临床不同的症候,以不同证型表现出来.制造中医“证”的动物模型,是一项极为复杂且难度较大的课题。多年来国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对方法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不同糖皮质激素所致“阳虚”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彭国瑞
    许志奇
    杨学海
    楚延
    潘定彬
    [J]. 中医杂志, 1984, (04) : 74 - 76
  • [2] 实验性脾虚时大鼠葡萄糖转运电位的变化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
    李开明
    马吉庆
    [J]. 辽宁中医杂志, 1984, (03) : 34 - 35
  • [3] 中药对小白鼠氢化考的松模型的腹膜细胞的作用
    汪丽亚
    马正立
    施玉华
    徐维蓉
    蒋丽华
    杨美玲
    李家琪
    姜明
    施九皋
    [J].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84, (03) : 48 - 49
  • [4] 阳虚动物牙周组织学变化和助阳药作用的研究
    徐行
    罗远伦
    [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3, (08) : 48 - 49
  • [5] 温阳药及其有效成分对阳虚动物模型某些免疫功能的影响
    耿排力
    杨贵贞
    [J]. 中医杂志, 1983, (03) : 61 - 64
  • [6] 电刺激对寒证、热证动物痛阈及惊厥阈值的影响
    梁月华
    王晶
    [J]. 中医杂志, 1982, (11) : 68 - 70
  • [7] 脾虚动物模型的多种体表物理信息及其它生理指标的研究
    严智强
    于书庄
    舒琪
    林伟力
    李君华
    孙守俊
    [J]. 贵州医药, 1982, (04) : 39 - 40
  • [8] “血瘀”动物实验模型的初步研究
    史荫绵
    郑惠民
    田桂琴
    刘潜心
    张亚霏
    郑尊
    夏愿耀
    [J]. 中医杂志, 1982, (08) : 64 - 66+81
  • [9] “阳虚”动物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率和助阳药作用的研究
    张家庆
    刘福春
    丁光霞
    李菊仙
    翟美芙
    [J]. 中医杂志, 1982, (03) : 64 - 66
  • [10] 某些助阳药对小白鼠氢化考的松模型的作用——脾脏淋巴细胞亚微结构的变化
    施玉华
    施九皋
    杨美玲
    姜明
    刘玉琴
    严凌鹤
    叶福媛
    郭根英
    [J]. 中医杂志, 1982, (02) : 71 - 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