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穿孔板的实际极限

被引:42
作者
马大猷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关键词
极限; 微穿孔板; 声阻; 宽频带; 宽波段; 带宽; 吸声; 共振频率; MPP; 吸声系数; 吸收因数;
D O I
10.15949/j.cnki.0371-0025.2006.06.001
中图分类号
O429 [应用声学];
学科分类号
070206 ; 082403 ;
摘要
对微穿孔板吸声器的构造和吸声特性进行了分析。曾认为低穿孔常数和孔径小可导致宽频带内的高吸声特性。为求得极限,从穿孔系数为1,孔径0.1 mm开始,因为负载声阻和吸声系数可接近1,高吸声系数的共振频率可达1000 Hz,高频率可在吸声范围之内。单片微穿孔板可否用于平常噪声控制,在宽频带内吸声较大?为了比较,半吸声带宽不适用,因为可能包括低吸声系数。建议用吸声系数0.5作为实际吸声底线,为比较微穿孔板的统一标准。更以吸声系数的频率曲线以进行详细比较。负载声阻为1(声阻等于空气特性阻抗)时,微穿孔板的吸声范围约为2.5倍频程,比常用的微穿孔板稍好。负载声阻大于1时,吸声的频率范围显著增加,有些适合宽频带高吸收的要求。将其实现可能是微穿孔板吸声器的重大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81 / 48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微穿孔吸声体随机入射吸声性能 [J].
马大猷 ;
刘克 .
声学学报, 2000, (04) :289-296
[2]   扩散场内微穿孔板吸声特性的实验研究 [J].
刘克 ;
C.Nocke ;
马大猷 .
声学学报, 2000, (03) :211-218
[3]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理论和设计 [J].
马大猷 .
中国科学, 1975, (01) :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