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空间分异和特征

被引:5
作者
丁昌璞
保学明
潘淑贞
吴又先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空间分异; 强度因素; 容量因素; 还原反应; 络合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应用新的电化学方法,原位测定了中国热带和亚热带主要类型红壤、黄壤及相应的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况。首次将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综合起来,用直接测定结果反映在自然条件下这些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指出了自然土壤和农用旱地属氧化性土壤(Eh,为400—590mV,还原性物质浓度相当于0.1—5.0·10-5mol/L亚锰);水稻土则包括氧化性、还原性和强还原性三种类型(Eh7为400—(-20)mV还原性物质浓度相当于1.3—1.78·10-5mol/L亚锰);论证了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在不同地形部位,垂直高度和地带之间的空间分异,并概括了氧化还原状况的共同特征;进一步证明了有机物质对氧化铁、锰的还原和络合反应同时存在,并重叠作用于土壤,它是水稻土和红壤成土过程中物质转化和迁移的本质原因,在水稻土形成中其强度和速度均较红壤为甚。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2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绿肥分解产物中水溶性有机物质的伏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J].
丁昌璞 ;
M.De Nobili ;
B.Ceccanti .
土壤学报, 1989, (04) :331-336
[2]   土壤中水溶性亚铁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J].
保学明 ;
于天仁 .
土壤学报, 1986, (01) :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