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对不同pH值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36
作者
罗煜 [1 ,2 ]
赵小蓉 [2 ]
李贵桐 [2 ]
赵立欣 [1 ]
孟海波 [3 ]
林启美 [2 ]
机构
[1]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 氮; 生物质; 芒草生物质炭; pH值; 矿质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揭示生物质炭作为土壤调理剂添加后对土壤矿质氮形态、含量等土壤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利用芒草分别在350和700℃裂解制得生物质炭,发现2个温度尤其是700℃制得的生物质炭,对NH4+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但对NO3-的吸附能力很弱。将生物质炭分别加入到酸性(pH值为3.8)和碱性(pH值为7.6)土壤中,25℃下室内培养180d。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酸性和碱性土壤分别平均提高了22%和17%;但使土壤铵态氮含量大幅降低至接近仪器检测限水平;生物质炭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生物质炭和土壤类型而异。生物质炭对土壤矿质氮形态和含量的影响,显然与生物质炭对铵的吸附作用、提高土壤pH值、增强氨挥发损失,以及形成微生物量氮等密切相关。该研究可为开展生物质炭基氮素新型肥料及制剂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生物质炭及炭基硝酸铵肥料理化性质研究 [J].
高海英 ;
陈心想 ;
张雯 ;
何绪生 ;
耿增超 ;
佘雕 ;
郭永利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02) :14-20
[2]   生物炭对水体中铵氮的吸附特征及其动力学研究 [J].
邢英 ;
李心清 ;
周志红 ;
程红光 ;
房彬 ;
张立科 .
地球与环境, 2011, 39 (04) :511-516
[3]   生物炭载体的表面特征和挂膜性能研究 [J].
丁文川 ;
曾晓岚 ;
王永芳 ;
杜勇 ;
朱庆祥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09) :1451-1455
[4]   不同肥力农田和不同林型林地红壤总硝化特征研究 [J].
刘雅 ;
刘满强 ;
王斌 ;
胡锋 ;
李辉信 .
土壤, 2008, 40 (06) :909-913
[5]   中国土壤氮素研究 [J].
朱兆良 .
土壤学报, 2008, (05) :778-783
[6]   土壤固氮吸附试验研究 [J].
刘辉利 ;
佟小薇 ;
朱义年 ;
张学洪 ;
纪锐琳 ;
林炳营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4) :1556-1558+1598
[7]   稻田氨挥发研究进展 [J].
宋勇生 ;
范晓晖 .
生态环境, 2003, (02) :240-244
[8]   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 [J].
朱兆良 .
土壤与环境, 2000, (01) :1-6
[9]   石灰性土壤氨挥发损失的研究 [J].
凌莉 ;
李世清 ;
李生秀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S1) :119-122
[10]  
Microbial biomass growth, following incorporation of biochars produced at 350 °C or 700 °C, in a silty-clay loam soil of high and low pH[J] . Y. Luo,M. Durenkamp,M. De Nobili,Q. Lin,B.J. Devonshire,P.C. Brookes.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