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的目标观测中瞄准区不同引导性变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6
作者
谭晓伟 [1 ,2 ]
王斌 [1 ]
王栋梁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台风预报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 目标观测; 观测系统模拟实验; 台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 [探测技术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GRAPES区域业务预报模式,采用一种快速算法计算出来的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对实际台风个例麦莎(No.0509)开展了目标观测研究,应用数值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敏感性试验,讨论了与目标观测设计相关的一些问题,包括确定瞄准区时使用不同的引导性变量对目标观测效果的影响、及瞄准区范围变化对预报效果的影响。文中分别以提高麦莎在检验区(20.125°—35.3125°N,116.8125°—129.75°E)内的24 h海平面气压预报和24 h累积降水量预报为目的,基于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使用了3种不同的引导性变量寻找敏感区(又称瞄准区),对这些敏感区的分布特点和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的3种引导性变量中,用不同的引导性变量识别的敏感区是有差别的,总体上说,文中使用的3种引导性变量识别的瞄准区对提高预报都是有效的,特别是第2和第3种的效果更好些,且两者识别的瞄准区常显示出类似的特点。文中进一步针对检验区内24 h累积降水量预报误差问题,将前面确定的瞄准区范围扩大相同的幅度,讨论瞄准区范围变化对改进预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瞄准格点数,有可能使预报效果得到改善,但是试验结果同时也暗示了单纯靠扩大瞄准区的范围未必一定能减小预报误差,这与不同的引导性变量对瞄准区范围大小的敏感性不同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00 / 41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一种求解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的快速算法及其在台风目标观测中的初步检验
    王斌
    谭晓伟
    [J]. 气象学报, 2009, 67 (02) : 175 - 188
  • [2] 登陆台风Matsa维持机理的数值研究
    冀春晓
    陈联寿
    赵放
    [J]. 气象学报, 2007, (06) : 888 - 895
  • [3] 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在适应性观测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穆穆
    王洪利
    周菲凡
    [J]. 大气科学, 2007, (06) : 1102 - 1112
  • [4] 热带气旋路径数值模式业务试验性能分析
    黄伟
    端义宏
    薛纪善
    陈德辉
    [J]. 气象学报, 2007, (04) : 578 - 587
  • [5] 新一代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研究进展
    陈德辉
    沈学顺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 773 - 777
  • [6]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朱乾根等编著, 1992
  • [7] 西太平洋台风概论[M]. 科学出版社 , 陈联寿,丁一汇著, 1979
  • [8] Mesoscale predictabili-ty of moist baroclinic waves:experi ments with parameterizedconvection. Tan Z-M,Zhang F,Rotunio R,et al. j Amer Meteor Soc . 2004
  • [9] Conditional nonlinearoptimal perturbation as the optimal precursors for El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vents. Duan, W. S,M. Mu,B. Wang.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2004
  • [10] Adaptivesampling with the ensemble transform Kalman filter. Part II:Field program implementation. Majumdar, S. J,C. H Bishop,B. J. Etherton, et al. Monthly Weather Review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