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APD标记分析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14
作者
侯永翠
颜泽洪
魏育明
郑有良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栽培大麦; RAPD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D O I
10.13430/j.cnki.jpgr.2005.02.005
中图分类号
S512.3 [大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RAPD标记对19份西藏近缘野生大麦材料、33份我国不同省市的地方品种以及8份国外引进大麦品种共6 0份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材料间遗传差异明显。32个RAPD引物中,有2 5个引物(占78 13% )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另外7个引物能扩增出1~3条清晰但无多态性的条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8条多态性带,平均为3 72条。32个引物共产生119条DNA片段,其中8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PPB)为73 11% ,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 4 34;每个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 30 4 ;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 75 7~0 981,平均值为0 871。19份来源于西藏的近缘野生大麦材料间GS值变幅为0 818~0 96 9,平均为0 892 ;33份我国栽培大麦地方品种间的GS值变化范围为0 783~0 981,平均为0 879;8份分别来自8个国家的栽培大麦品种间的GS值变幅为0 82 0~0 95 6 ,平均为0 882。根据RAPD标记分析的结果,对6 0份大麦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在平均GS值0 871水平上6 0份大麦材料可聚为5类,聚类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材料的地理分布关系,但某些相同地理来源的材料也较分散地分布在整个聚类树中。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了我国栽培大麦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世界栽培大麦的遗传多样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江、浙地区栽培大麦遗传资源的RAPD研究 [J].
施永泰 ;
边红武 ;
韩凝 ;
潘建伟 ;
童微星 ;
朱睦元 .
作物学报, 2004, (03) :258-265
[2]   小麦新品种川农16的分子鉴定 [J].
李伟 ;
郑有良 ;
魏育明 ;
颜泽洪 ;
兰秀锦 .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01) :6-10
[3]   应用微卫星标记研究西藏野生二棱大麦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化 [J].
冯宗云 ;
张义正 ;
张立立 ;
凌宏清 .
高技术通讯, 2003, (10) :46-53
[4]   云南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J].
沈镝 ;
朱德蔚 ;
李锡香 ;
宋江萍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 (01) :27-31
[5]   应用RAPD分析川西北高原青棵的遗传背景 [J].
洪棋斌 ;
侯磊 ;
罗小英 ;
李德谋 ;
肖月华 ;
裴炎 ;
杨开俊 ;
甲错 .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2) :133-138
[6]   湖北大麦品种资源的RAPD分析 [J].
陈新平 ;
闫玲 ;
丁毅 ;
高卫星 .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249-252
[7]   中国近缘野生大麦的RAPD分析与进化途径探讨 [J].
陈新平 ;
闫玲 ;
丁毅 .
植物学报, 2000, (02) :179-183
[8]   中国大麦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其利用研究 [J].
孙立军 ;
陆炜 ;
张京 ;
张万霞 ;
李富全 ;
陈丽华 ;
任有成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2) :26-33
[9]   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分子位点数与遗传差异信息可靠性的关系 [J].
周泽扬 ;
夏庆友 ;
鲁成 ;
冯丽春 ;
向仲怀 .
遗传, 1998, (05) :13-16
[10]   大麦品质育种研究与进展(2) [J].
谢志新 ;
丁守仁 .
大麦科学, 1996, (02)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