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黔西北地区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
被引:18
作者:

王津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涂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江大学石油资源与地球物理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曾华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潘文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武蔚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2] 长江大学石油资源与地球物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油气地质条件;
烃源岩演化;
古油藏特征;
天然气成藏;
黔西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黔西北地区是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烃源岩主要发育分布区。对关岭、织金珠藏、金沙岩孔等3个地区烃源岩演化史研究表明,金沙岩孔地区油气生成演化速度慢,成油期持续时间长,干酪根充分降解,对油气生成十分有利,证实黔西北地区具备良好的油气生成条件。黔西北地区主体构造是在以黔中隆起为主导的古构造作用控制下演变和发展的,油气成藏以近源成藏为主,靠近生油中心的黔中隆起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古隆起提供的大型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加里东末期抬升剥蚀使早期油气藏被改造或破坏,燕山期后构造运动是造成早期油气藏破坏与保存的关键因素。因此,保存条件是本区晚期油气成藏的关键。据钻井资料揭示,黔西北地区寒武—志留系压力系统仍然存在,现今仍可能有保存完好的油气单元。
引用
收藏
页码:445 / 449+455
+4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黔西北地区下古生界盖层条件研究
[J].
王津义
;
付孝悦
;
潘文蕾
;
贺自爱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5)
:477-481

王津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付孝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潘文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贺自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荆州新区勘探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2]
南方海相油气保存条件评价和勘探决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郭彤楼
;
楼章华
;
马永生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1)
:3-9

郭彤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永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3]
中国南方古隆起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J].
赵宗举
;
朱琰
;
邓红婴
;
徐云俊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1)
:10-17+27

赵宗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红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徐云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4]
四川盆地古隆起特征及对天然气的控制作用
[J].
李晓清
;
汪泽成
;
张兴为
;
刘琴
;
燕金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4)
:347-351

李晓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汪泽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张兴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刘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燕金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5]
中国主要气区海相沉积层序特点与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
[J].
曾宪斌
;
张静华
;
金惠
;
袁素华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0, (04)
:325-329

曾宪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张静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金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袁素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6]
复合型盖层在我国大中型气田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J].
付广
;
吕延防
.
新疆石油地质,
1999, (01)
:18-21+7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贵州震旦系陡山沱组生油岩特征
[J].
胡南方
.
贵州地质,
1997, (03)
:244-252

胡南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石油指挥部地质科研所!贵阳
[8]
盖层在气藏保存和破坏中的作用及其评价方法
[J].
刘方槐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1, (05)
:220-227+232

刘方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9]
贵州及云南东部海相沉积区的油气前景
[J].
韩世庆
;
吴端人
.
贵州地质,
1987, (02)
:115-125

韩世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地质局○五项目工程处

吴端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地质局○五项目工程处
[10]
黔中隆起及外围南华—留纪层序地层特征附视频
[J].
肖加飞
;
何熙琦
;
王尚彦
;
刘爱民
;
黎超
.
贵州地质,
2005, (02)
:90-97

肖加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何熙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王尚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刘爱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黎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