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灰色营销的道德评价:调查与检验
被引:21
作者
:
庄贵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庄贵军
机构
:
[1]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来源
:
南开管理评论
|
2004年
/ 05期
关键词
:
灰色营销;
营销道德;
回扣;
送礼;
请吃;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713.5 [市场];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讨论了推销中的灰色营销现象,建立了一个灰色营销模型,并采用实证方法对这一现象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可小视的“灰色营销”[J]. 庄贵军.价格与市场. 2002(03)
[2]
不可小视的“灰色营销”[J]. 庄贵军.价格与市场. 2002 (03)
[3]
关系:中国商业活动的基本模式探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韩巍
席酉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席酉民
[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1)
: 43
-
47
[4]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回扣”式道德风险的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崔兆鸣
[J].
经济科学,
2000,
(02)
: 28
-
37
[5]
回扣现象的博弈分析[J]. 冯芸,吴冲锋.预测. 2000(02)
[6]
论灰市场营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庄贵军
[J].
北京商学院学报,
1997,
(02)
: 36
-
40+65
[7]
论回扣的营销效果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庄贵军
[J].
财贸经济,
1996,
(07)
: 62
-
64
[8]
论回扣的法律性质
张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经济学院经贸系
张颖
[J].
粮食经济研究,
1994,
(01)
: 62
-
64
[9]
灰市场理论
樊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樊纲
[J].
经济研究,
1988,
(08)
: 3
-
11
[10]
Gray marketing and unfair competition
Chen H.-L.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Ming Chuan University,
Ming Chuan University,
Chen H.-L.
[J].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
2002,
30
(2)
: 196
-
204
←
1
2
→
共 11 条
[1]
不可小视的“灰色营销”[J]. 庄贵军.价格与市场. 2002(03)
[2]
不可小视的“灰色营销”[J]. 庄贵军.价格与市场. 2002 (03)
[3]
关系:中国商业活动的基本模式探讨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韩巍
席酉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席酉民
[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1)
: 43
-
47
[4]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回扣”式道德风险的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崔兆鸣
[J].
经济科学,
2000,
(02)
: 28
-
37
[5]
回扣现象的博弈分析[J]. 冯芸,吴冲锋.预测. 2000(02)
[6]
论灰市场营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庄贵军
[J].
北京商学院学报,
1997,
(02)
: 36
-
40+65
[7]
论回扣的营销效果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庄贵军
[J].
财贸经济,
1996,
(07)
: 62
-
64
[8]
论回扣的法律性质
张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经济学院经贸系
张颖
[J].
粮食经济研究,
1994,
(01)
: 62
-
64
[9]
灰市场理论
樊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樊纲
[J].
经济研究,
1988,
(08)
: 3
-
11
[10]
Gray marketing and unfair competition
Chen H.-L.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Ming Chuan University,
Ming Chuan University,
Chen H.-L.
[J].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
2002,
30
(2)
: 196
-
204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