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极创新态势测度方法研究——对北京的集对分析

被引:7
作者
李子彪 [1 ]
张静 [1 ]
李林琼 [2 ]
机构
[1]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河北省科技厅
关键词
创新极; 创新态势; 测度方法; 集对分析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将区域中满足特定条件的创新型产业定义为创新极,从演化角度将区域创新系统定义为多创新极共生演化系统,从而提出创新极创新态势即创新极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态势是推动区域创新的引擎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驱动力。结合创新极的特征,引入集对分析方法思想,构建区域创新极创新态势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并以北京为实例进行了方法验证,实证发现:在北京15个创新极中共存在4种创新态势情况,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最优。实证结果有效检验了测度方法的正确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效率关联性分析及测度研究.[D].卢时雨.吉林大学.2009, 08
[2]  
创新极及多创新极共生演化模型研究.[D].李子彪.河北工业大学.2007, 01
[3]  
非传统安全与集对分析.[M].赵克勤; 米红; 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4]  
河北省区域创新系统研究.[M].胡宝民等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  
改善测度方法 把脉国家创新能力.[N].刘凤朝;汪朝 ;孙玉涛;.科技日报.2012,
[6]   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 [J].
汪涛 ;
丁雪 ;
杜根旺 .
技术经济, 2014, (09) :43-48
[7]   区域创新系统的共生机制与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J].
张小峰 ;
孙启贵 .
科技管理研究, 2013, 33 (05) :172-177
[8]   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 [J].
胡晓鹏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9) :118-128
[9]   企业生态位原理与战略网络节点关系管理研究 [J].
阮平南 ;
张敬文 ;
刘宇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04) :157-160
[10]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成熟度的测定方法研究附视频 [J].
李松辉 ;
戚昌文 ;
周祖德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4, (01) :103-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