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水下底坡微地貌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25
作者
陈卫民
杨作升
D.B.Prior
机构
[1] 青岛海洋大学河口海岸带研究所
[2]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大西洋地学中心
关键词
黄河口; 水下底坡; 微地貌; 高分辨率; 冲沟;
D O I
10.16441/j.cnki.hdxb.1992.01.00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高分辨率的回声测深、旁侧声纳及浅地层剖面记录首次直观地揭示了黄河口水下底坡上发育有大量形态不同的微地貌类型。据其形态特征和规模的差异,将它们划分为平滑海底、凹坑与洼地、冲沟、残留岗丘及扰动复合海底等五种类型。这些微地貌分布在不同水深条件下的不同水下三角洲单元上,并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黄河口海域特殊的沉积环境和复杂的动力条件是导致水下底坡微地貌形成发育的主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Active slope failure, sediment collapse, and silt flows on the modern subaqueous Huanghe (Yellow River) delta[J] . D. B. Prior,Z. -S. Yang,B. D. Bornhold,G. H. Keller,N. Z. Lu,W. J. Wiseman,L. D. Wright,J. Zhang.Geo-Marine Letters . 1986 (2)
  • [2] THE SUBAQUEOUS DELTA OF THE MODERN HUANGHE (YELLOW-RIVER)
    PRIOR, DB
    YANG, ZS
    BORNHOLD, BD
    KELLER, GH
    LIN, ZH
    WISEMAN, WJ
    WRIGHT, LD
    LIN, TC
    [J]. GEO-MARINE LETTERS, 1986, 6 (02) : 67 -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