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与成都平原大气边界层对比分析Ⅰ——近地层微气象学特征

被引:21
作者
李英
李跃清
赵兴炳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理塘; 微气象特征; 日变化; 廓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 [统计方法、整理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简要介绍了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设立在青藏高原东侧和成都平原的两个大气边界层观测站:理塘站和温江站,并利用2007年2~4月两站获得的近地层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对这两个地区风速、气温和湿度日变化特征及廓线规律,土壤温湿变化特征,以及辐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到了如下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两站风温湿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理塘站风速极大值和极小值出现时间均比温江站晚2小时。理塘站温度梯度值日变化较一致而温江站早晚温度梯度值要大于白天。两站湿度梯度值都是白天较小早晚较大。(2)两站风速廓线规律相似,基本满足对数律关系。理塘站在18:00~6:00,温江站在18:00~8:00均有逆温现象出现,相邻两层高度最大温度差分别达到0.54℃和1.02℃。理塘站8:00~18:00在8 m和24 m高度,温江站10:00~14:00在9.05 m和18.25 m高度上能观测到逆湿现象,相邻两层高度最大比湿差分别为0.1 g/kg和0.04 g/kg。(3)理塘站浅层(0 cm和5 cm)土壤温度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而10 cm以下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很小。温江站4 cm,10 cm和20 cm土壤温度都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较之理塘站影响的深度更深。理塘站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程度要小于温江站。两站各层土壤湿度均无明显日变化特征。(4)温江站向下长波辐射通量日变化不大,其他各个辐射量日变化都很明显。理塘站向下总辐射和反射辐射明显强于温江站。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藏北高原土壤温湿变化特征分析 [J].
赵逸舟 ;
马耀明 ;
马伟强 ;
李茂善 ;
孙方林 ;
王磊 ;
向鸣 .
冰川冻土, 2007, (04) :578-583
[2]   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观测事实分析 [J].
郁淑华 ;
高文良 .
气象学报, 2006, (03) :392-399
[3]   青藏高原低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刘晓冉 ;
李国平 .
干旱气象, 2006, (01) :60-66
[4]   青海高原冻土退化的若干事实揭示 [J].
李林 ;
朱西德 ;
汪青春 ;
王振宇 .
冰川冻土, 2005, (03) :320-328
[5]   西南低涡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J].
陈忠明 ;
闵文彬 ;
崔春光 .
高原气象, 2004, (S1) :1-5
[6]   1982年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和大气的加热场特征 [J].
季国良 ;
姚兰昌 ;
袁福茂 ;
杨化镒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6, (02) :214-224
[7]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观测分析与动力学研究.[M].周明煜等著;.气象出版社.2000,
[8]  
动力气象学教程.[M].吕美仲;彭永清编著;.气象出版社.1990,
[9]  
青藏高原气象学进展.[M].章基嘉等编写;.科学出版社.1988,
[10]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