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

被引:23
作者
黄少华
机构
[1]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青少年网民; 网络交往; 网络语言; 交往结构; 交往方式; 自我呈现;
D O I
10.13885/j.issn.1000-2804.2009.01.022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浙江、湖南、甘肃三省青少年的问卷资料,对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交往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少年网民进行日常社会交往的一个新场域,网络交往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维系已有的社会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扩展了青少年网民的社会关系网络;主导青少年网民网络互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是追求互动本身的快乐,网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网民的社会交往规则;对许多青少年网民而言,网络不仅是一个互动媒介,而且是一个自我呈现的媒介,网络交往使青少年更加开放、多元、弹性地呈现自我;青少年网民在网络空间的社会交往,以个人兴趣、感受和情感表达为主要内容,是一个陌生人之间个人兴趣、感受和情感分享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青少年基于OICQ网际互动的基本结构研究——对武汉、黄石、鄂州、赤壁四市的调查 [J].
刘中起 ;
风笑天 .
社会, 2003, (10) :28-31
[2]   因特网的未来:一切都将再次发生变化 [J].
吴言 .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2001, (02) :6-13
[3]  
网路交友互动分析:网路人际关系的虚幻与真实..陶慧娟;.世新大学传播研究所.2004,
[4]  
网络社会学.[M].黄少华; 翟本瑞;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  
解读数字鸿沟.[M].曹荣湘选编;.上海三联书店.2003,
[6]  
消失的地域.[M].(美)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Meyrowitz)著;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重塑自我的游戏.[M].黄少华;陈文江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8]  
互联网心理学.[M].(美)PatriciaWallace著;谢影;苟建新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9]  
亲密关系的变革.[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陈永国;汪民安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0]  
信息方式.[M].(美)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著;范静哗译;.商务印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