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被引:3
作者
黄芸
戴闺柱
冯宗忱
鲁成发
成蓓
王秋芬
聂福鼎
李景东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化教研室
[3]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科
关键词
高三酰甘油血症; 内皮,血管; 微粒化非诺贝特; 降血脂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9.2 [脂肪代谢障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 (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mg/d治疗 4周前后 )和 30例正常人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 (ET)和血脂。结果 :①高三酰甘油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2 .7± 2 .0 ) %∶(15 .0± 8.0 ) % ,P <0 .0 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5 .0± 5 .0 ) %∶(16 .8± 9.0 ) % ,P >0 .0 5 ]。②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显著改善 [(11.0± 9.0 ) % ,P <0 .0 1],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16 .2± 6 .0 ) % ,P >0 .0 5 ]。③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10 6 .2± 19.2 ) μg/L∶(72 .4± 14 .1) μg/L ,P <0 .0 1],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显著降低 [(82 .7± 15 .5 ) μg/L ,P <0 .0 1],血清三酰甘油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受损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改善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亦是微粒化非诺贝特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81 / 48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对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 [J].
任敏 ;
曾智 ;
梁玉佳 ;
强鸥 ;
不详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00, (02) :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