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32
作者
高艳丽
谌贻璞
董鸿瑞
丛笑
机构
[1] 中日友好医院肾病中心
[2] 中日友好医院肾病中心检验科 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肾内科
[3] 北京
关键词
马兜铃酸; 纤维化; 模型; 动物; 肾间质; 细胞外基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92 [肾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制作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模型,初步探讨该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给关木通浸膏水溶液间断灌胃,对照组仅给自来水灌胃。灌胃后第4、8和12周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留取两侧肾脏,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两组大鼠肾脏Ⅰ型胶原(Col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l-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用药后第4周肾实质ColⅠ、TGF-β1、CTGF、PAI-1及TIMP-1mRNA表达显著上调,分别达对照组的9.31倍、5.16倍、1.79倍、8.66倍及2.54倍(P<0.01或P<0.05);第8周除TIMP-1有所升高外其余指标mRNA表达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第12周全部指标mRNA表达继续下降,除CTGF外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模型组大鼠用药后第4周ColⅠ、TGF-β1、CTGF、PAI-1及TIMP-1在肾小管间质的阳性染色面积显著扩大,分别达对照组的2.24倍、1.43倍、1.13倍、1.17倍及1.24倍(P<0.01),第8周和第12周全部指标阳性染色面积持续扩大(P<0.01)。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间质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研究 [J].
陈文 ;
谌贻璞 ;
张晶 ;
程虹 ;
董葆 ;
邹万忠 ;
不详 .
中华肾脏病杂志 , 2003, (01) :10-13
[2]   马兜铃酸对人肾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唐功耀 ;
田雪飞 ;
谌贻璞 .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2, (04) :32-35
[3]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 [J].
陈文 ;
谌贻璞 ;
李安 ;
程虹 ;
董葆 ;
邹万忠 ;
赵世萍 ;
付桂香 .
中华医学杂志, 2001, (18) :16-20
[4]   马兜铃酸I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J].
文晓彦 ;
郑法雷 ;
高瑞通 ;
李艳 ;
孙阳 ;
张晓明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0, (03) :206-209
[5]   由木通肾毒性研究带来的思考——提高对中草药肾毒性的认识 [J].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9, (0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