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倾斜式气藏的形成机理
被引:8
作者
:
孙镇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
孙镇城
党玉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
党玉琪
乔子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
乔子真
李江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
李江涛
景民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
景民昌
王小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
王小鲁
许文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
许文平
刘大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
刘大平
孙乃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
孙乃达
机构
:
[1]
石油大学(北京)
[2]
青海油田分公司
[3]
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4]
北京
来源
:
中国石油勘探
|
2003年
/ 04期
关键词
:
气水界面倾斜式气藏;
第四系;
柴达木盆地;
天然气勘探开发;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柴达木盆地涩北1号气田的气水界面不是一个水平面,呈现向北东倾斜的斜面,气田东北翼的气水边界比西南翼低30余米。其形成机理是,来自西南方昆仑山的地层水流经涩北1号气田,并在东北方向露头区渗出,在独立的流体流动系统内形成的水动力压差,导致涩北1号气田的气水界面发生倾斜(约0.5°),气水界面与构造等值线不一致,称其为气水界面倾斜式气藏。这类气藏的研究对该区天然气勘探、含气面积、储量计算和开发井网部署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密切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4+59 +5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第四纪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澳)威廉斯(M.A.J.Williams)等著, 1997
←
1
→
共 1 条
[1]
第四纪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澳)威廉斯(M.A.J.Williams)等著, 199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