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起源研究方法论问题再议

被引:8
作者
徐通锵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
关键词
声调系统; 语系; 复辅音; 语支; 构拟; 历史比较研究; 语群; 亲属语言; 历史比较法; 外部拟测法; 方法论问题; 起源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3.33 [阅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历史比较法只适用于发生学上有同源关系的语言现象的研究,若超越了这一 范围和条件,它就会走向谬误。不同语言的声调多是独立产生的,相互缺乏同源关 系,因而历史比较法无助于声调起源的研究。语音的易变性和音系结构格局的稳固 性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支配音变的一种杠杆。结构格局的稳固性决定了古今音变机理 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因而可以用从现实语言中总结出来的音变机理去解释历史上已 经完成的音变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上古汉语的韵尾和声调的起源 [J].
吴安其 .
民族语文, 2001, (02) :6-16
[2]   原始汉藏语的复辅音问题──关于原始汉藏语音节结构构拟的理论思考之一 [J].
孙宏开 .
民族语文, 1999, (06) :1-8
[4]   汉藏语言声调起源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J].
瞿霭堂 .
民族语文, 1999, (02) :1-9
[6]   缅彝语调类:历史比较法的运用 [J].
李永燧 .
民族语文, 1996, (05) :1-16
[7]   汉藏语声调探源 [J].
陈其光 .
民族语文, 1994, (06) :37-46
[8]   藏缅语的松紧元音 [J].
盖兴之 .
民族语文, 1994, (05) :49-53
[9]   关于“非线性”音位学(下) [J].
陆致极 .
国外语言学, 1985, (04) :30-32+25
[10]   关于“非线性”音位学(上) [J].
陆致极 .
国外语言学, 1985, (03)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