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机对农村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预测

被引:20
作者
方晓义 [1 ]
蔺秀云 [1 ]
林丹华 [1 ]
李晓铭 [2 ]
邓林园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2] Wayne State University School of
关键词
农村流动人口; 性病艾滋病; 高危性行为; 保护动机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3 [传染病预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农村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我国性病艾滋病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为了探讨流动人口所存在的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以及保护动机(Protection Motivation)对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选取2201名从农村到北京打工已有3个月的流动人口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要求其自己报告初始性行为发生的时间、性伙伴的数量、商业性行为、性伙伴的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对我国性病艾滋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以及所拥有的性病艾滋病症状知识和传播知识。对904名已发生性行为的流动人口的统计分析发现:(1)农村流动人口存在较多的高危性行为,男性流动人口的高危性行为明显多于女性流动人口;(2)保护动机对农村流动人口的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其中的外在奖励、内在奖励、反应效能和反应代价与农村流动人口的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关系更为密切。研究揭示,保护动机理论可以作为我国今后开展农村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预防干预工作的一个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877 / 8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理论分析 [J].
骆华松 ;
莫国芳 ;
吴瑛 .
思想战线, 2002, (02) :114-116
[2]   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行为分析 [J].
骆华松 .
云南社会科学 , 2002, (02) :46-50
[3]   我国流动人口基本态势研究 [J].
黄润龙 ;
杨来胜 .
西北人口, 2000, (04) :47-51
[4]   流动人口与HIV/AIDS扩散——以云南省为例 [J].
骆华松 ;
敬凯 .
人文地理, 2000, (03) :76-78+47
[5]   从几个大城市看我国流动人口的特征影响及对策 [J].
何金定 .
南方人口, 1998, (03) :33-37+39
[6]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流动宣传干预模式的研究[D]. 刘琪.四川大学 2003
[7]  
AIDS in Ch ina:From D rugs to b lood to sex. US Embassy Beijing. . 2000
[8]  
Resu lts of investigation on the risk ofHIV/AIDSinfection caused by sexual relations inW estern H ighland 1997. Thai N,Nguyen T. Pro-ceed ings of the second National AIDS Conference . 1999
[9]  
A Joint Assessm ent ofHIV/AIDS Prevention,Treatm entand Care in Ch ina. UNAIDS. . 2004
[10]  
WHO.STD/AIDS Ep idem icupeate. UNAIDS. WHO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