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行为判断与立体化信用评价机制的建立

被引:1
作者
杨毓
杨庆峰
机构
[1] 上海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失信行为; 平面化; 空间化; 信用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0.4 [银行业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失信是信用建设中的普遍现象,对于失信行为根源的研究已日趋深入,随着信用档案、评价系统、信用中介的建立,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在对“失信行为”界定上,却存在着分歧。由于多个授信人拥有自身的评价系统而不具备一种通行的、普遍的评价系统,使得他们无法对同一行为做出一致的界定,这对信用的建设极为不利。平面式的理解无法有效消除这一信用问题的产生,而空间式的信用网络将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38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商业银行创新与发展[M]. 人民出版社 , 吕耀明著, 2003
[2]   中小企业信用危机的症结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J].
孙荃 .
财贸经济, 2002, (07) :70-73
[3]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研究现状评述 [J].
卫武 ;
田志龙 .
中国流通经济, 2003, (04) :35-37
[4]   中国社会信用缺失及建设措施分析 [J].
李银富 .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4, (01) :29-31
[5]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J].
任永平 ;
梅强 .
现代经济探讨, 2001, (04) :60-62
[6]  
国际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美)简·休斯(JaneE.Hughes),(美)斯科特·麦克唐纳(ScottB.MacDonald)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