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阳所麻粒岩向过渡榴辉岩转化的变质动力学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13
作者
叶凯
从柏林
平岛崇男
坂野升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实验室
[2] 日本京都大学地质与矿物学系
关键词
麻粒岩;过渡榴辉岩;变质动力学过程;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海阳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4 [区域变质作用及岩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山东半岛东南端的乳山海阳所,角闪岩和长英质片麻岩呈互层产出。在某些角闪岩层的中心残留有弱变形的麻粒岩和强变形的过渡榴辉岩(斜长石榴辉岩)团块。在弱变形的麻粒岩团块中发育有窄的(<1cm)剪切条带。沿着这些剪切条带和在强变形过渡榴辉岩团块中,原麻粒岩被转化为含斜长石的过渡榴辉岩。变形和流体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加速了元素扩散和迁移的速度,在变形强和有流体加入的部位麻粒岩向榴辉岩转化的程度明显增强。麻粒岩相矿物组合(Cpx-Ⅰ+Opx+Pl-Ⅰ+Hbl-Ⅰ+Grt-Ⅰ+Ilm)及其花岗变晶结构被完好地保存于弱变形的麻粒岩中,其矿物成分显示出0.8~0.9GPa和780℃~830℃的麻粒岩相变质条件。榴辉岩相叠加在麻粒岩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环边状矿物和结构:环边状石榴石(Grt-Ⅱ)形成于麻粒岩相斜长石(Pl-Ⅰ)和暗色矿物(如Cpx-Ⅰ、Opx和Hbl-Ⅰ)的交界处,细粒石榴石(Grt-Ⅱ)、富钠单斜辉石(Cpx-Ⅱ)和石英形成于麻粒岩相角闪石(Hbl-Ⅰ)的外缘。同时榴辉岩相叠加造成麻粒岩相单斜辉石边缘钙契尔马克组份的降低和硬玉组份的升高。但在弱变形的麻粒岩中,麻粒岩相单斜辉石(Cpx-Ⅰ)的外缘并无榴辉岩相单斜辉石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32-37
页数:1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