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砂岩油田开发后期注采结构调整实践与探索

被引:19
作者
卢军
张继谦
杜学军
薛国勤
机构
[1] 河南石油勘探局开发处
关键词
水驱,砂岩,油气藏,高含水期,注采系统,调整,注采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6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河南油田东部的稀油区油田(均为普通黑油油藏)为砂岩油田,至1997年10月含水率高达90.51%,处于开发后期。由于1986年以来重视注采结构的综合调整,1996年底核实稀油区水驱采收率为41.9%,其中的双河油田(主力油田)为45.5%,调整效果显著。在注水结构调整中,控制超注区域和层段的注水量,提高欠注区域和层段的注水量。井网调整的具体做法是:小区块、小开发单元注水由边外向边内转移;面积较大单元由集中注水向分散注水转移;高含水井注水由主力层向非主力层转移;厚油层由分层注水向分段注水转移。缩小吸水剖面和产液剖面的差异性才能提高存水率,矿场注水结构调整的具体做法是:对储集层物性不同的油田采用分压力、分水质注水;厚油层利用层内夹层细分层段注水,对这样仍达不到配注要求的层段,分层改造后注水。在产液结构调整中,每年对低效、无效油井进行补孔、堵水、转换层系和关井等综合治理,减少平面干扰;厚油层细分成最小流动单元或渗流单元开采,减少层内纵向干扰;产油层细分改造;根据油层的沉积亚相,采取不同的提液对策。砂岩油田水驱开发后期注采结构调整是难度很大的长期工作,要有长期目标和短期运行方案,不断总结、不断调整。表1参4(郭海莉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双河油田典型厚油层水驱开发模式解剖 [J].
黄海香 ;
张继谦 ;
白振瑞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4) :72-74+13-14
[2]   双河油田厚油层内夹层分布特征 [J].
王国鹏,何光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2) :55-5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