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的空间重叠分析

被引:39
作者
杨振
程鲲
付励强
宗诚
马建章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空间分布; 空间重叠;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711.008
中图分类号
S759.9 [自然保护区]; TU986.5 [各种类型园林];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081303 ; 1204 ;
摘要
我国自然保护地类型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由不同管理机构主管的不同类型保护地在建立目的和管理方式上各有侧重,且存在比较突出的空间交叉重叠问题。本文选取东北地区林业系统保护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GIS的空间叠置分析技术,解析其空间分布及重叠区域。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3种保护地类型覆盖了86.24%的县域,只在黑龙江西部、吉林中西部、辽宁中部少量县域有保护地空缺;同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之间两两重叠共有20处,重叠面积为34.5万hm2,其中主要是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之间的重叠,共有16处重叠,31.98万hm2。空间重叠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虽然在同一区域建立多个保护地目的是为发挥其多重功能,但由此带来的保护和管理问题十分严峻,应从确定重叠分布区域、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明晰管理权限等多方面入手予以解决。
引用
收藏
页码:3305 / 33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 [J].
赵智聪 ;
彭琳 ;
杨锐 .
中国园林, 2016, 32 (07) :11-18
[2]   国家公园管理制度设计:基于细化保护需求的保护地空间管制技术路线 [J].
何思源 ;
苏杨 .
环境经济, 2016, (Z4) :96-101
[3]   我国自然保护区与IUCN自然保护地分类管理体系的比较与借鉴 [J].
解焱 .
世界环境, 2016, (S1) :53-56
[4]   两类国家级湿地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研究 [J].
范红蕾 ;
汪芳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03) :535-544
[5]   新地域空间——国家公园体制构建方案讨论 [J].
钟林生 ;
邓羽 ;
陈田 ;
田长栋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1) :126-133
[6]   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类型保护地关系分析 [J].
陈冰 ;
朱彦鹏 ;
罗建武 ;
靳勇超 ;
辛利娟 ;
王伟 .
生态经济, 2015, (12) :129-135
[7]   国外生态保护地体系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的启示 [J].
刘冬 ;
林乃峰 ;
邹长新 ;
游广永 .
生物多样性, 2015, 23 (06) :708-715
[8]   全球陆地保护地60年增长情况分析和趋势预测 [J].
范边 ;
马克明 .
生物多样性, 2015, 23 (04) :507-518
[9]   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分布特征与可接近性 [J].
潘竟虎 ;
张建辉 .
生态学杂志, 2014, 33 (05) :1359-1367
[10]   中国国家级陆地自然保护区分布及其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J].
赵广华 ;
田瑜 ;
唐志尧 ;
李俊生 ;
曾辉 .
生物多样性, 2013, 21 (06) :65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