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玉龙铜矿床——鼻状构造圈闭控制的特大型矿床

被引:32
作者
唐菊兴 [1 ]
张丽 [1 ]
李志军 [2 ]
陈建平 [3 ]
黄卫 [4 ]
王乾 [5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都理工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
[4] 西藏地质调查院
[5]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地质学; 玉龙斑岩铜矿; 矿体类型; 次生氧化富集; 构造鼻; 甘龙拉倾伏背斜; 西藏;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6.06.002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研究了背斜圈闭构造控制玉龙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的形成和矿体的分布。通过对成矿体系中各矿体的产出和形态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原生晕分布特征、圈闭构造的古构造应力场恢复等的研究,认为玉龙铜矿的斑岩型(Ⅰ号矿体)、矽卡岩型(Ⅱ、Ⅴ号似层状原生矿体、Ⅴ号矿体上层矿体)、矽卡岩-次生氧化富集型(Ⅱ、Ⅴ号似层状次生氧化矿体)、角岩型(接触带角岩中硫化物矿体)、隐爆角砾岩型等矿体的分布受甘龙拉背斜的南段倾伏端的构造圈闭控制。因此,超大型玉龙铜(钼)矿床的形成与良好的背斜圈闭构造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52 / 66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印度—亚洲碰撞带东段喜马拉雅期铜—钼—金矿床Re-Os年龄及成矿作用 [J].
曾普胜 ;
侯增谦 ;
高永峰 ;
杜安道 .
地质论评, 2006, (01) :72-84
[2]   重新认识中国斑岩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 [J].
张洪涛 ;
陈仁义 ;
韩芳林 .
矿床地质, 2004, (02) :150-163
[3]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J].
侯增谦 ;
莫宣学 ;
高永丰 ;
曲晓明 ;
孟祥金 .
矿床地质, 2003, (01) :1-12
[4]   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及其成矿效应初步分析 [J].
王成善 ;
唐菊兴 ;
顾雪祥 ;
陆彦 .
矿物岩石, 2001, (03) :146-152
[5]   论藏东玉龙铜矿似层状矿体的表生氧化成矿作用 [J].
胡明铭 ;
唐菊兴 ;
陈建平 .
矿物岩石, 1998, (02) :79-85
[6]   西藏玉龙铜矿床次生氧化富集作用机制 [J].
陈建平 ;
王成善 ;
唐菊兴 ;
李保华 ;
王奖臻 .
地质学报, 1998, (02) :153-161
[7]   西藏玉龙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沉积特征及铜矿质的初步富集 [J].
陈建平 ;
邓江红 ;
李葆华 ;
唐菊兴 ;
王奖臻 ;
王成善 .
沉积学报, 1997, (01) :112-118
[8]   论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 [J].
马鸿文 .
岩石学报, 1989, (01) :1-11
[9]   西藏东部玉龙斑岩铜矿带找矿方法综合运用的效果和经验 [J].
周宜吉 .
地质与勘探, 1986, (12) :16-19
[10]   我国几个主要斑岩铜(钼)矿床的包裹体演化机制及成矿pH条件 [J].
李荫清 .
矿床地质, 1985, (03) :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