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玉龙铜矿床——鼻状构造圈闭控制的特大型矿床

被引:32
作者
唐菊兴 [1 ]
张丽 [1 ]
李志军 [2 ]
陈建平 [3 ]
黄卫 [4 ]
王乾 [5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都理工大学
[3] 中国地质大学
[4] 西藏地质调查院
[5]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地质学; 玉龙斑岩铜矿; 矿体类型; 次生氧化富集; 构造鼻; 甘龙拉倾伏背斜; 西藏;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6.06.002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研究了背斜圈闭构造控制玉龙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的形成和矿体的分布。通过对成矿体系中各矿体的产出和形态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原生晕分布特征、圈闭构造的古构造应力场恢复等的研究,认为玉龙铜矿的斑岩型(Ⅰ号矿体)、矽卡岩型(Ⅱ、Ⅴ号似层状原生矿体、Ⅴ号矿体上层矿体)、矽卡岩-次生氧化富集型(Ⅱ、Ⅴ号似层状次生氧化矿体)、角岩型(接触带角岩中硫化物矿体)、隐爆角砾岩型等矿体的分布受甘龙拉背斜的南段倾伏端的构造圈闭控制。因此,超大型玉龙铜(钼)矿床的形成与良好的背斜圈闭构造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52 / 66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唐仁鲤等著, 1995
[12]  
中国斑岩铜(钼)矿床[M]. 地质出版社 , 芮宗瑶, 1984
[13]  
Research on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and the exist state of stratiformlike orebody ofYulong copper deposit,Xizang(Tibet). Wang C S,Chen J P,Tang J X,and others. . 1996
[14]  
AdakiteApossible host rock for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Case studiesporphyry copper beltsin Tibetan plateau andin Northern Chile. Hou Z Q,Mo X X,Gao YF,Qu X M,and Meng XJ. Mineralium Deposita . 2003
[15]   试论玉龙斑岩铜矿带内矿床的蚀变和矿化分带 [J].
周宜吉 .
矿床地质, 1985, (02) :23-30
[16]   玉龙某些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杂岩中的熔融和流体包裹体 [J].
李荫清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1) :85-106
[17]   藏东马拉松多铜矿区斑岩岩石学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 [J].
马鸿文 .
地球科学, 1983, (01) :147-158+191
[18]   玉龙斑岩铜(钼)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及成矿作用研究 [J].
李荫清 ;
芮宗瑶 ;
程莱仙 .
地质学报, 1981, (03) :216-231
[19]   斑岩铜矿与杂色砂页岩型层状铜矿内在联系的初步探讨 [J].
陈文明 .
地质论评, 1980, (06) :526-528
[20]   玉龙矿带中斑岩铜矿的控矿因素及其成因探讨 [J].
周宜吉 .
地质论评, 1980, (04) :35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