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形成群体特征

被引:74
作者
张洪程 [1 ]
赵品恒 [2 ]
孙菊英 [2 ]
吴桂成 [1 ]
徐军 [1 ]
端木银熙 [2 ]
戴其根 [1 ]
霍中洋 [1 ]
许轲 [1 ]
魏海燕 [1 ]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
[2] 江苏省杂交晚粳工程技术中心
关键词
移植; 农艺; 特征描述; 杂交粳稻; 超高产; 群体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研究不同机插水稻群体产量及其结构、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差异的基础上,初步阐明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形成的群体特征:1)以足量的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50000万/hm2以上),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千粒质量(结实率85%以上,千粒质量27g左右)。2)在合理的茎蘖动态(群体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左右够苗,高峰苗适宜,一般为预期穗数的1.3倍)与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孕穗期LAI达7.8~8.0,抽穗后LAI下降平缓,成熟期仍能保持3.0左右。)基础上提高成穗率(75%以上)与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比例(抽穗期有效叶面积率达95%,高效叶面积率达75%以上),以保证实现不同生育阶段目标生产力。3)以合理增加拔节-抽穗期物质生产与积累(群体生长速率22.5g/(m-2.d),干物质积累量9000kg/hm2以上,占总干物质量的45%左右)为重点,有效增强抽穗-成熟期群体物质生产与积累(群体生长速率13.5g/(m-2.d)左右,干物质积累量8000kg/hm2以上,占总干物质量的40%左右),以提高最终生物学产量(20400kg/hm2以上)。机插杂交粳稻生产过程中遵循以上规律可获得超高产。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杂交粳稻13.5thm-2超高产群体动态特征及形成机制的探讨
    张洪程
    吴桂成
    李德剑
    肖跃成
    龚金龙
    李杰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高辉
    魏海燕
    沙安勤
    周有炎
    王宝金
    吴爱国
    [J]. 作物学报, 2010, 36 (09) : 1547 - 1558
  • [2] 氮肥运筹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
    潘圣刚
    黄胜奇
    曹凑贵
    蔡明历
    翟晶
    江洋
    张帆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5) : 1000 - 1005
  • [3] 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
    朱德峰
    陈惠哲
    [J]. 中国稻米, 2009, (06) : 4 - 7
  • [4] 杂交中籼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研究
    吴文革
    张健美
    [J]. 中国稻米, 2009, (05) : 32 - 37
  • [5] 机插穴苗数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钱银飞
    张洪程
    吴文革
    陈烨
    李杰
    郭振华
    张强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J]. 作物学报, 2009, 35 (09) : 1698 - 1707
  • [6] 杂交稻机插秧育秧播种密度与取秧面积耦合关系
    罗汉亚
    李吉
    袁钊和
    何瑞银
    马拯胞
    张璐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7) : 98 - 102
  • [7] 水稻机插秧不同时期氮肥配施对产量的影响
    孙雄彪
    金志杰
    陈惠哲
    汤志飞
    朱德峰
    [J]. 中国稻米, 2009, (04) : 59 - 61
  • [8] 超级稻精量条播与撒播育秧对秧苗素质及机插效果的影响
    徐一成
    朱德峰
    赵匀
    陈惠哲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1) : 99 - 103
  • [9] 壮秧剂不同用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钱银飞
    张洪程
    郭振华
    陈烨
    李杰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华正雄
    沙安勤
    周有炎
    [J].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04) : 28 - 31
  • [10] 机插秧每穴栽插苗数对水稻分蘖与成穗的影响
    袁奇
    于林惠
    石世杰
    邵建国
    丁艳锋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0) : 121 -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