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

被引:54
作者
高德胜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道德冷漠; 道德教育;
D O I
10.14082/j.cnki.1673-1298.2009.03.001
中图分类号
B82 [伦理学(道德学)];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道德冷漠,即责任推拒和道德麻木,表面上看只是对责任的否定,实际上则是对人性的否定,带有非常严重的人性和社会后果。道德冷漠在现代社会有一套完备的生产机制,包括精细分工对道德的钝化、现代组织的去道德化、电子媒介对苦难的饱和性暴露等。教育不能冷漠,应该通过将学校建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受教育者的媒介与网络批判意识、远距离道德的建构等多种方式抵御道德冷漠的蔓延。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   论道德教育的城市遭遇 [J].
高德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69-75
[3]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美) 贝尔 (Bell;D.) ;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4]  
责任的落寞.[M].(法) 利波维茨基;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关于他人的痛苦.[M].(美)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著;黄灿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6]  
被围困的社会.[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郇建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7]  
作为现代化之代价的道德.[M].(德)奥特弗利德·赫费(OtfriedHoffe)著;邓安庆;朱更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8]  
教育社会学.[M].(美)珍妮·H·巴兰坦(JeanneH.Ballantine)著;朱志勇;范晓慧主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9]  
西方文化的终结.[M].(英)R.W.费夫尔(R.W.Fevre)著;丁万江;曾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10]  
科学的灾难?.[M].(法)阿尔贝·雅卡尔(AlbertJacquard)著;阎雪梅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