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形势评估及对策

被引:51
作者
赵敏燕 [1 ,2 ,3 ]
董锁成 [1 ]
王喆 [1 ,3 ]
程昊 [1 ,3 ]
覃方铭 [2 ]
李宇 [1 ]
李泽红 [1 ]
李飞 [1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恐怖主义; 安全形势评估; 时空格局; 核密度估计法; 全球恐怖主义指数;
D O 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6.06.012
中图分类号
D035.3 [公安学];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6 ; 0201 ; 020105 ;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核心内涵是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恐怖主义成为沿线国家五大非传统安全问题之首。自"9?11"事件之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正在上升,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在总结恐怖主义事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文章根据国家恐怖主义与反恐研究联盟、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和全球恐怖主义指数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恐怖主义事件空间集聚区的时空格局特征,较为全面地评估各国安全形势。结果显示:从空间格局上看,1970—2014年恐怖主义事件分布整体呈现出"北非—中东—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弧形震荡地带,南亚和中东是陆上恐怖主义集中区域,东南亚则是海上恐怖主义的热点区域;从时间演化上看,1970—2014全球恐怖事件发生数量及死亡人数逐年增多,在2014年达到顶峰,并呈现四大主要特征。此外根据恐怖主义指数进行安全形势评估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40个处于和平状态,15个处于危险状态,11个处于震荡状态,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叙利亚5个国家处于高危红色区域。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建立全球安全预警和防范机制,制定国际非传统安全情报合作机制,实施国家"整体政府"反恐情报战略,多部门协调建立应急管理机制,打击虚拟空间的新型网络犯罪,高度重视跨国跨境民族宗教问题等战略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689 / 6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恐怖主义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J].
刘青建 ;
方锦程 .
国际问题研究, 2015, (04) :114-126
[2]   中国海上通道安全及保障思路研究 [J].
杜德斌 ;
马亚华 ;
范斐 ;
恽才兴 .
世界地理研究, 2015, 24 (02) :1-10
[3]   国际战略形势的乱象及其根本原因 [J].
林利民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5, 19 (02) :102-107
[4]   中东变局以来中东恐怖主义的新发展及其根源 [J].
刘中民 .
西亚非洲, 2014, (06) :4-18
[5]   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及情报反恐研究 [J].
王沙骋 .
中国软科学, 2014, (02) :1-11
[7]   当代恐怖主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J].
李健和 ;
王存奎 ;
梅建明 ;
马振超 ;
翟金鹏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1-7
[8]   从国际法角度看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问题 [J].
白桂梅 .
现代国际关系, 2002, (10) :28-34
[9]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辨析 [J].
吴云贵 .
国外社会科学, 2002, (01) :14-20
[10]  
地缘政治视野下中亚民族问题对中国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D].张丽娟.中央民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