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盆地深部过程及古生界油气前景——以川东北盆地和合肥盆地为例

被引:4
作者
范小林
陈浙春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深部地质特征; 盆地深部过程; 油气前景; 古生界;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深部地球物理测深成果资料,简述了岩石圈的深部地质结构与构造特征,讨论了岩石圈大地构造对与造山带有关的不同类型盆地深部过程的控制作用,以及岩石圈介质的构造成层和构造-热结构对盆地形成的控制作用,认为涉及这一地区的盆地深部过程及古生界油气前景的关键是:岩石圈具侧向分块、垂向解耦特征;盆地相对造山带而言,软流圈浅埋和“薄幔薄壳”;盆地深部过程以岩石圈塑性形变和大陆深俯冲-构造解耦为主;深部热流上涌对古生界油气生运聚起一定的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38 / 3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东秦岭—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远景 [J].
高长林 ;
刘光祥 ;
张玉箴 ;
吉让寿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S1) :523-531
[2]   合肥盆地与大别—张八岭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J].
赵宗举 ;
朱琰 ;
徐春华 ;
周进高 ;
易万霞 ;
沈金龙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6) :670-678
[3]   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盆地构造和油气运移探讨 [J].
徐常芳 .
地学前缘, 2003, (03) :115-127
[4]   川东北及川东区天然气成因类型探讨 [J].
刘光祥 ;
陶静源 ;
潘文蕾 ;
吕俊祥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6) :512-516
[5]   合肥盆地金寨油浸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陈建平 ;
冀国盛 ;
钟建华 ;
鲁国明 ;
李勇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3) :279-283
[6]   大别山造山带对合肥盆地的构造控制 [J].
宋明水 ;
江来利 ;
李学田 ;
储东如 ;
杜森官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3) :209-215
[7]   东秦岭邓县—南漳反射地震剖面及其构造意义 [J].
袁学诚 ;
任纪舜 ;
徐明才 ;
唐文榜 .
中国地质, 2002, (01) :14-19
[8]   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 [J].
徐佩芬 ;
刘福田 ;
王清晨 ;
从柏林 ;
陈辉 ;
孙若昧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77-385+434
[9]   合肥盆地逆掩冲断带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及其大地构造属性 [J].
赵宗举 ;
杨树锋 ;
周进高 ;
竺国强 ;
陈汉林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0, (02) :151-157
[10]   油气勘探与地壳深部构造研究 [J].
邵学钟 ;
张家茹 ;
殷秀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