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缅语语法结构类型的历史演变

被引:29
作者
孙宏开
机构
关键词
藏缅语; 后缀; 前缀; 语法范畴; 词缀; 语法构造; 语法结构; 屈折形态; 历史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对藏缅语族文献及数十种口语材料的比较,发现语法结构类型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文章对差异性质和状况作了大体分析,指出这种差异反映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黏着型→屈折型(不十分典型)→分析型。文章分析了一些重要语法形式从粘着向屈折型演变的途径和方式,论证了分析型语法成分的来源和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原始藏缅语为黏着型,它与现在多数藏缅语变成分析型之间存在一个演变链。语言类型的历史演变是不平衡的,有密切亲缘关系的语言也可能在类型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一种语言处在演变过程中时,往往有多种形式并存。藏缅语语法结构类型的演变与语音演变有密切关系,如弱化音节、音节减缩、声调产生等,但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环境,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黏着型语言都必须经过黏着→屈折→分析这一公式。文章还驳斥了语言类型优劣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羌语代词的“格” [J].
刘光坤 .
民族语文, 1987, (04) :50-58
[2]   嘉戎语概况 [J].
瞿霭堂 .
民族语文, 1984, (02) :67-80
[3]   我国藏缅语动词的人称范畴 [J].
孙宏开 .
民族语文, 1983, (02) :17-29
[4]   羌语动词的趋向范畴 [J].
孙宏开 .
民族语文, 1981, (01) :34-42
[5]  
仓洛门巴语简志.[M].张济川 编著.民族出版社.1986,
[6]  
景颇语语法纲要.[M].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