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

被引:102
作者
邓晨晖 [1 ,2 ]
白红英 [1 ]
高山 [3 ]
刘荣娟 [1 ]
马新萍 [1 ]
黄晓月 [1 ]
孟清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陕西继续教育大学
[3] 西安市气象局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双重响应; 秦岭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400 m以上为0.5以下的低值区;2)秦岭地区的植被覆盖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对气温的响应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时滞效应,而与降水的响应存在以滞后1个月为主的时滞效应;3)人类活动对秦岭地区植被变化的作用日趋增强,且以正向作用为主,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负向作用则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4)秦岭地区植被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解释能力依次为人类活动>降水>气温>潜在蒸散量。
引用
收藏
页码:425 / 43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基于NDVI的秦岭山地植被遥感物候及其与气温的响应关系——以陕西境内为例 [J].
马新萍 ;
白红英 ;
贺映娜 ;
秦进 .
地理科学, 2015, 35 (12) :1616-1621
[2]   2000-2014年秦巴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归因 [J].
刘宪锋 ;
潘耀忠 ;
朱秀芳 ;
李双双 .
地理学报, 2015, 70 (05) :705-716
[3]   2001-2013年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度与干旱条件的相关分析 [J].
赵舒怡 ;
宫兆宁 ;
刘旭颖 .
地理学报, 2015, 70 (05) :717-729
[4]   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在中国东部植被变化归因研究中的应用 [J].
侯美亭 ;
胡伟 ;
乔海龙 ;
李伟光 ;
延晓冬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3) :409-422
[5]   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对作用分析 [J].
刘斌 ;
孙艳玲 ;
王中良 ;
赵天保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1) :12-23
[6]   柴达木盆地植被生长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J].
徐浩杰 ;
杨太保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3) :398-409
[7]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 [J].
秦大河 ;
Thomas Stocker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 (01) :1-6
[8]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J].
易浪 ;
任志远 ;
张翀 ;
刘雯 .
资源科学, 2014, 36 (01) :166-174
[9]   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重庆市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分析 [J].
李学梅 ;
任志远 ;
张翀 .
地理科学, 2013, 33 (11) :1390-1394
[10]   2001-2010年内蒙古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J].
穆少杰 ;
李建龙 ;
陈奕兆 ;
刚成诚 ;
周伟 ;
居为民 .
地理学报, 2012, 67 (09) :1255-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