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东亚大气热源及环流的关系

被引:11
作者
王跃男 [1 ]
张博 [1 ,2 ]
陈隆勋 [2 ]
何金海 [1 ]
李薇 [2 ]
陈桦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3] 常州市气象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大气环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71~2000年NCEP/NCAR versionⅠ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倒算法计算出大气热源资料集,并采用相关分析和综合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Q1TP)对大范围大气热源及相应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Q1TP)可以在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间激发出一支沿海岸向东北方向传播到达白令海峡-北极的热源波列,这支波列可能会影响到北美地区.另外,当夏季高原东部热源偏强(弱)时,南亚高压偏东(西)偏南(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东)偏南(北),年际变化上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东西方向上存在"相向而行,背向而去"的关系,而高原东部的热源强迫似乎是其一种热力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842 / 18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7月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空间型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的相关研究 [J].
段安民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3, (04) :447-456
[2]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北半球环流年际变化的相关分析 [J].
刘新 ;
李伟平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2, (03) :267-277
[3]   夏半年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对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J].
罗会邦 ;
陈蓉 .
气象科学, 1995, (04) :94-102
[4]   1982年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和大气的加热场特征 [J].
季国良 ;
姚兰昌 ;
袁福茂 ;
杨化镒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6, (02) :214-224
[5]   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实验 [J].
叶笃正 ;
张捷迁 .
中国科学, 1974, (03) :301-320
[6]   夏季亚洲南部100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 [J].
陶诗言 ;
朱福康 .
气象学报, 1964, (04) :385-396
[7]   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 [J].
叶笃正 ;
罗四维 ;
朱抱真 .
气象学报, 1957, (02) :108-121
[8]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western Pacific in summer and its influence[J] . Yang Hui,Sun Shuqi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3 (6)
[9]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and moisture sink over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second TIPEX of summer 1998 and their impact on surrounding monsoon[J] . L. X. Chen,F. Schmidt,W. Li.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 . 2003 (1-2)
[10]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ink over the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relation to circulation[J] . Zhao Ping,Chen Longxun.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