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从“证据为本”到反思性对话实践——基于“青红社工”案例的行动研究

被引:39
作者
郭伟和 [1 ]
徐明心 [2 ]
陈涛 [3 ]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2]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3]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价值认同; 干预效力; 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 反思性实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着价值承担和干预效力之间的内在张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evidence-based practice model)逐渐成为西方社会工作的主导性模式,这一模式把社会工作实践置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指引下,希望借此提升社会工作干预效力。但实践处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日常生活的实践智慧都在挑战工具理性的实证主义专业模式。推行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往往遮蔽了反思性能动主体。因此,把理论研究嵌入反思行动的实践过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反思对话,就能够更好地平衡好社会工作价值投入和干预效力之间的紧张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
    王思斌
    [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 (02) : 206 - 222
  • [2] 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制度与文化的视角
    王思斌
    [J]. 社会学研究, 2001, (04) : 1 - 10
  • [3] 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
    王思斌
    [J]. 中国社会科学, 1995, (02) : 97 - 106
  • [4] 交往行为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 2004
  • [5] 被压迫者教育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巴西)保罗·弗莱雷(PauloFreire)著, 2001
  • [6] 实践与反思[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法)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美)华康德(LoicWacquant)著, 1998
  • [7]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n Alternative to Authority-Based Practice<sup> * </sup>[J] . Eileen Gambrill.Families in Society: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 1999 (4)
  • [8] Knowledge and Value: Their Distinction and Relationship in Clarifying Social Work Practice[J] . WILLIAM E. GORDON.Social Work . 1965 (3)
  • [9]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Sch n,D.A. Basic Books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