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与精神贫困——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钢性”探究

被引:7
作者
麻朝晖
机构
[1]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社科部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贫困; 返贫; 精神贫困; 社会生活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农村贫困人口从1 978年的 2 .5亿已减少到 2 0 0 0年底的 30 0 0万 ,解决温饱问题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 ,2 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我国的脱贫效果日益式微 ,且返贫率居高不下 ,贫困日益呈现出钢性特征。今天 ,我国要早日消灭贫困并巩固脱贫成果 ,必须强化对贫困地区人们因自然灾害及家庭成员重病、意外等事件的救济帮助 ,同时改变制度化了的只重种养的扶贫模式 ,并通过发展经济、外出打工及改变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建设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与工业化、现代化相一致的社会生活环境 ,以实现文化、价值等重建 ,培养起贫困地区人们的反贫困主体精神 ,在消除物质贫困的同时消除精神贫困 ,实现真正脱贫致富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