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贫困问题的动态性——基于生存模型的新证据

被引:6
作者
王晓兵 [1 ,2 ]
蔡亚庆 [3 ]
侯玲玲 [1 ,2 ]
杨军 [4 ]
机构
[1]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3] 社会资源研究所
[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关键词
贫困; 相对贫困线; 动态性; 马尔可夫转移矩阵; 危害分析;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16.0054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理解贫困的本质、短期性、长期性特征,以及贫困动态性的决定因素依旧是我国精准扶贫问题的关键。基于浙江、湖北、云南三省的微观调研面板数据,运用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分析了农户在贫困和非贫困的转变概率;利用危害分析方法研究农户脱离贫困线、进入贫困线以及重新进入贫困线的概率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相对贫困线划分,农户脱离贫困线以及进入贫困线的概率与贫困时间成反比;非工作的家庭成员个数、受教育年限、家庭生产经营类型以及村级特征变量,均对农户脱离贫困线、进入贫困线以及重新进入贫困线的概率有重要影响;在贫困问题的动态性方面,三个省份具有明显的跨时空特征。因此,建立健全保险制度、提高农产品市场透明度、促进农业部门整合等一些旨在减少收入差距的短期调控性政策,对农户脱离贫困状态以及避免农户重新进入贫困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40 / 7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Labor force transitions of older married couples in Germany[J] . David M. Blau,Regina T. Riphahn. &nbspLabour Economics . 1999 (2)
[2]  
Slipping into and out of poverty: The dynamics of spells. Bane M J,Ellwood D T.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 1986
[3]  
China:Promoting Growth with Equity. World Bank. World Bank Country Study,Report No.24169-CHA . 2003
[4]  
The Evolution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 Benjamin, D,Brandt, L.,Giles, 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 2005
[5]   收入流动性与贫困的动态发展:基于中国农村的经验分析 [J].
张立冬 ;
李岳云 ;
潘辉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0 (06) :73-80+112
[6]   农村区域性反贫困度量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证──以云南为例 [J].
王荣党 .
中国农村经济, 2006, (12) :69-76
[7]   扶贫产业开发新思路:打造跨区域扶贫产业区 [J].
巩前文 ;
穆向丽 ;
谷树忠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6 (05) :736-740
[8]  
Risk Asset Management in the Presence of Poverty Traps:Implications for Growth and Social Protection. Barrett C B,Carter M R. . 2005
[9]  
Who stays poor?Who becomes poor?Evidence from the British household panel survey. Cappellari L,Jenkins S P. The Economic Journal . 2002
[10]   农村贫困的动态变化 [J].
罗楚亮 .
经济研究, 2010, 45 (05) :12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