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酸雨特征与其影响天气系统的统计分析

被引:11
作者
刘京雄 [1 ]
林长城 [2 ]
蔡义勇 [2 ]
林仲 [1 ]
王祖炉 [2 ]
机构
[1] 福建省专业气象台
[2]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酸雨出现率; 天气型; 槽线;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7.01.009
中图分类号
X517 [酸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通过利用1991~2003年闽南地区的酸雨资料和天气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闽南地区有近一半的降水出现酸雨。春冬季酸雨出现率大,秋季最小。与锋面伴随的850 hPa冷槽型、暖式切变型和冷式切变型,酸雨出现率大,倒槽型最小。在倒槽型的槽后酸雨出现率明显比槽前多出2倍多。pH值随降水等级的增大呈“U”型变化,酸雨出现率在暴雨出现之前随着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大雨时的酸雨出现率最大。闽南地区在偏西风下的酸雨出现率大,东北风下最小。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福州气象条件与酸雨的关系研究 [J].
林长城 ;
林祥明 ;
邹燕 ;
张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3) :330-336
[2]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酸雨梯度分布 [J].
黄健 ;
李福娇 ;
江奕光 ;
李琼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S1) :126-135
[3]   不同天气系统下我国云雨水化学特征的研究 [J].
雷恒池 ;
吴玉霞 ;
肖辉 ;
沈志来 .
高原气象, 2001, (02) :127-131
[4]   1988年两广地区春季酸雨观测和天气形势分析 [J].
张铮 ;
孟广礼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01) :86-95
[5]   酸雨的气象解释及可测性探讨 [J].
胡倬 .
环境科学, 1984, (01) :73-76
[6]  
福建气候[M]. - 气象出版社 , 鹿世瑾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