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数据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起伏度研究

被引:17
作者
游珍 [1 ]
杨艳昭 [1 ]
姜鲁光 [1 ]
封志明 [1 ]
张景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 地形起伏度; GIS; 空间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第六大河,流域地形地貌复杂,景观类型多样.作者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基于STRM 90 m×90 m DEM,提取了基于栅格尺度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起伏度,并从整体特征、垂直地带性和纬向分布规律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起伏度以低值为主,63.47%的区域地形起伏度低于1个基准山体(相对高差≤500 m),地形起伏度越高的地区,平地比例越低,反之亦然;②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起伏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在海拔3 500~3 599 m和5 800~5 899 m存在2个峰值,所在区域均位于横断山脉地区;③随着纬度的增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起伏度呈逐渐升高趋势,同时存在5个峰值,纬度由南向北、由低到高分别是12°N、16°N、19°N、25°N和29°N,所处地区分别是柬埔寨的豆蔻山脉、老挝境内的安南山脉南部的丘陵地区、安南山脉中北部、澜沧江中段和南段交汇处、西藏东南角的横断山脉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93 / 4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贵州省景观空间格局分异特征
    赵卫权
    苏维词
    袁俊
    [J]. 水土保持研究, 2010, 17 (02) : 105 - 110
  • [2] 基于GIS的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英文)
    封志明
    杨艳昭
    张丹
    唐焰
    [J].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09, 19 (04) : 437 - 446
  • [3] 基于DEM的青海贵德地区地形起伏度的研究
    王岩
    刘少峰
    [J]. 地质通报, 2008, 27 (12) : 2117 - 2121
  • [4] 中国的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英文)
    封志明
    唐焰
    杨艳昭
    张丹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8, (02) : 237 - 246
  • [5] 滇西南澜沧江结合带北段云县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
    刘德利
    刘继顺
    张彩华
    周余国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 (01) : 23 - 31
  • [6] Comparison of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temperatures between Lancang River and Mekong River
    ZHANG YiPing~(1+) GAO Fu~(1
    2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3 Asian International Rivers Center
    4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J]. Science Bulletin, 2007, (S2) : 141 - 147
  • [7] 基于变点分析的地形起伏度研究
    王玲
    同小娟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6) : 65 - 67
  • [8] 云南澜沧江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王娟
    崔保山
    姚华荣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4) : 85 - 89+97
  • [9] 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构建设想
    王桂玉
    赵明
    李庆雷
    明庆忠
    [J]. 经济问题探索, 2007, (05) : 141 - 144
  • [10] EFFECTIVENESS OF REGIONAL TOURISM INTEGRATION—Case of Quadrangle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 in Great Mekong Region[J]. XU Hong-gang, BAO Ji-gang, ZHOU Chang-chun (Center for Tourism Planning and Research,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P. R.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