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

被引:7
作者
袁彬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北京
关键词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 法定刑; 协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9 [国际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一类新型犯罪。对这一犯罪,可以从贿赂对象、贿赂范围、贿赂对价、贿赂方式和贿赂领域五个方面加以理解。我国刑法在规定这一犯罪时,应注意刑法与《公约》的协调,立法上注意与我国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概念之转换,司法上注意与国外贿赂犯罪的规定相协调;刑事管辖权上应当以属地管辖原则为主,辅之以属人管辖;法定刑的设置应以有期徒刑为处罚方式,并可以适用罚金刑。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贿赂”范围的比较研究与新探 [J].
高艳东 .
河北法学, 2004, (02) :45-47
[2]   在我国设立对外国公职人员贿赂罪的立法建议 [J].
唐丹 ;
唐青利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4) :47-51
[3]   话说公共机构经济 [J].
傅光明 .
安徽决策咨询, 2002, (04) :45-46
[4]   公营企业的构成与特性 [J].
钱津 .
企业改革与管理, 1998, (07) :14-15
[5]   界定公营企业:推进改革的新课题 [J].
钱津 .
经济学动态, 1998, (04) :25-28
[6]  
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1996
[7]  
中国刑法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高铭暄主编,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