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与大众传媒关系的仪式性分析

被引:13
作者
李春霞
彭兆荣
机构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奥运仪式; 大众传播仪式; 民族国家; 分类权力;
D O I
10.16237/j.cnki.cn44-1404/g8.2006.06.006
中图分类号
G811.21 [奥林匹克运动会]; G206.3 [大众传播];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电视(大众传媒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将奥运仪式分类有序地展现,促成了奥运的“去仪式化”;而奥运作为仪式性的媒介事件,从传播内容方面促成了大众传播的仪式性,从传播形式方面促成了大众传播仪式的再次仪式化(奥运在大众传播这种日常仪式中再次形成了阈限期,即仪式状态),从而促成受众的连续收视行为,特别是奥运期间的超常规收视行为,强化其仪式功能———使受众拥有共享信仰而获得的满足和安全感。奥运和电视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和双赢关系。同时,奥运和媒体的这种共谋直接导致了第三种客观结果:奥运的“去仪式化”,即仪式和群众场面———民族国家组织场景之间的转化,歌颂、强化了民族国家的整体感以及分类权力的秩序。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 [J].
彭兆荣 .
民族研究, 2002, (02) :88-96+109
[2]   仪式──壮观场面 [J].
唐·汉德尔曼以色列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8, (03) :96-110+5
[3]   传媒果代与社会人类学 [J].
王铭铭 .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6, (04) :45-51
[4]   传播媒介与文化: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研究的三个模式(上) [J].
潘忠党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6, (04) :8-14
[5]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法)E.杜尔干(EmileDurkheim)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