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改水对砂姜黑土中锌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5
作者
丁维新
朱其清
刘元昌
汪金舫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关键词
耕作制度; 赋存形态; 土壤锌; 有效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3.7 [微量元素肥料];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本文用连续分级浸提法,研究了早改水对砂姜黑土中锌的含量、赋存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砂姜黑土中的锌绝大部分以残留态存在,晶形铁结合态约占10%,其余形态锌一般小于3%。这些形态锌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为土壤锌的强度因子,即代换态锌;另一类是土壤锌的容量因子,即有机态、无定形铁结合态和晶形铁结合态锌;第三类为残留态锌。土壤中有效态锌主要来自代换态。旱改水后,晶形铁结合态锌向有机态和无定形铁结合态锌转化,使得土壤中锌的活动性提高,增加了土壤中锌遭受淋溶损失的机率,从而导致土壤中全锌和有效态锌含量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土壤和污泥中微量元素形态的分级研究法 [J].
丁维新 .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89, (04) :22-24
[2]   我国主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初步总结 [J].
刘铮 ;
唐丽华 ;
朱其清 ;
韩玉勤 ;
欧阳洮 .
土壤学报, 1978, (02) :138-150
[3]  
土壤地球化学的进展和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龚子同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