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鉴定初报

被引:40
作者
颜龙安
张俊才
朱成
欧阳颔
李季能
蔡跃辉
机构
[1] 江西省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显性雄性不育基因; 分离比率; 后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78年我所用栽野型组合(萍矮58×华野)F2中的无花粉型不育株与反交组合(华野×萍矮58)F4中的正常株杂交,后代出现典败型变异株。经13个世代观察,该不育材料的测交、回交、姊妹交(不育株×可育株)F1分离出的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不分离;“不育株”幼穗分化期在高温下(白天平均温度30℃以上)有部分结实,其自交 S1代不育与可育呈3∶1分离;用“不育株”的花粉为父本与普通品种杂交(反交),其后代育性仍呈1∶1分离。这表明:它的不育性与普通品种的细胞质无关,是受核内一个显性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我们命名这株水稻为“萍乡核不育水稻”,将该不育基因定名为“Ms-P”。这在水稻中是首次发现,在遗传理论和育种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不育性状稳定性研究 [J].
张云芝 ;
邓景扬 ;
纪凤高 .
山西农业科学, 1987, (06) :5-9
[2]   谷子(Setaria italica)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 [J].
胡洪凯 ;
马尚耀 ;
石艳华 .
作物学报, 1986, (02) :73-78+147
[3]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太谷不育小麦鉴定总结 [J].
邓景扬 ;
高忠丽 .
作物学报, 1980, (02) :8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