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是否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

被引:29
作者
邵秀燕 [1 ]
陈思华 [2 ]
机构
[1]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 卫星灯光数据;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22.08.005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研究基于收敛分析框架,就数字经济发展是否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收敛进行实证分析。为避免传统经济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失真问题,采用了卫星灯光数据来测度地区经济状况。全部样本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经济表现出增长收敛特征,数字经济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促进作用;分地区样本的分析结果显示,中西部城市表现出经济增长收敛现象,且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所发挥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技术进步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收敛,且这种机制效应在后发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理——基于201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 [J].
侯世英 ;
宋良荣 .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1, 36 (04) :4-16
[2]   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 [J].
刘军 ;
杨渊鋆 ;
张三峰 .
上海经济研究, 2020, (06) :81-96
[3]   中国省级经济增长的收敛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检验 [J].
王俏茹 ;
刘金全 ;
刘达禹 .
世界经济文汇, 2020, (03) :91-106
[4]   空间动态短面板的估计及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分析 [J].
宋晓军 ;
李曦纳 ;
虞吉海 .
经济学报, 2020, 7 (01) :38-59
[5]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的动态变化:1978—2017年 [J].
徐文舸 ;
刘洋 .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9, (05) :1-11
[6]   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 [J].
黄群慧 ;
余泳泽 ;
张松林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8) :5-23
[7]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识别方法与趋同机制——来自中国347个行政区的实证检验 [J].
孙晓华 ;
曹阳 .
当代经济科学, 2018, 40 (06) :14-25+126
[8]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演变特征:空间收敛的视角 [J].
陈丰龙 ;
王美昌 ;
徐康宁 .
财贸经济, 2018, 39 (07) :128-143
[9]   网络零售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收敛还是发散? [J].
赵霞 ;
荆林波 .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7, (12) :5-14
[10]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随机收敛检验——基于2000~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J].
刘华军 ;
杜广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 34 (10) :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