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春季沙尘过程PM10输送路径及其潜在源区

被引:45
作者
刘娜 [1 ,2 ]
余晔 [1 ]
陈晋北 [1 ]
何建军 [1 ,2 ]
赵素平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HYSPLIT轨迹模式; PM10; 后向轨迹; 传输路径; 潜在源区;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2.04.001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2001—2008年分为沙尘天气相对多年和相对少年,计算兰州市春季逐日4个时次的4d气团后向轨迹。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春季到达兰州市区的主要气团轨迹组,结合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质量浓度资料,通过计算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和浓度权重轨迹CWT(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得到影响兰州市春季PM10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以及不同源区对兰州市春季PM10质量浓度贡献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沙尘天气相对多年,西路径和西北路径发生比例最高,分别占总轨迹的33%和19.4%,其中有50%以上为污染轨迹,是造成兰州市春季高质量浓度PM10污染的主要输送路径。沙尘天气相对少年的主要输送路径是西路径,其次是北路径,分别占23.6%和18%。影响兰州市春季大气PM10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的沙漠戈壁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77 / 4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2005年南京市PM10浓度时间序列分析 [J].
任永建 ;
周锁铨 ;
石顺吉 ;
拉巴 .
气象科学, 2009, 29 (03) :375-380
[2]   河西走廊沙尘活动对兰州PM10浓度的影响及其评估 [J].
陶健红 ;
黄玉霞 ;
陆登荣 .
中国沙漠, 2007, (04) :672-676
[3]   一次强沙尘暴长距离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戚丹青 ;
谭季青 ;
孙长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6, (02) :216-222
[4]   北京地区SO2污染的长期模拟及不同类型排放源影响的计算与评估 [J].
颜鹏 ;
黄健 ;
R.Draxler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5, (S1) :167-176
[5]   Models-3空气质量模式对兰州市污染物输送的模拟 [J].
安兴琴 ;
左洪超 ;
吕世华 ;
朱彤 .
高原气象, 2005, (05) :748-756
[6]   城市环境大气重污染过程周边源影响域 [J].
徐祥德 ;
周丽 ;
周秀骥 ;
颜鹏 ;
翁永辉 ;
陶树旺 ;
毛节泰 ;
丁国安 ;
卞林根 ;
J.Cha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0) :958-966
[7]   塔克拉玛干沙尘活动对下游大气PM10浓度的影响 [J].
刘晓东 ;
田良 ;
张小曳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5) :17-21
[8]   影响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的物理因素初步分析 [J].
董安祥 ;
白虎志 ;
俞亚勋 ;
张昆 .
甘肃科学学报, 2003, (03) :25-30
[9]   北京大气环境的区域特征与沙尘影响 [J].
任阵海 ;
高庆先 ;
苏福庆 ;
王耀庭 ;
张志刚 ;
杨新兴 .
中国工程科学, 2003, (02) :49-56
[10]   兰州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局地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张强 .
兰州大学学报, 2003, (01) :99-106